中日汽车产品贸易的互补性与竞争性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汽车贸易对一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贸易水平的发达程度反映了制造业的生产能力,从而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日本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其汽车制造业水平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和日本经济的停滞,日本的汽车产品贸易受到严重影响。而中国作为新兴汽车贸易国,近几年汽车产品贸易快速发展,贸易额飞速增长,中日汽车贸易已出现由互补性向竞争性转变的趋势。因此,研究中日两国汽车产品贸易之间的互补性和竞争性,有助于认清中国汽车产品贸易的现状,发现中日汽车产品贸易之间存在的差距,对提高中国汽车产品贸易竞争力水平,加强两国汽车产品贸易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的主要内容,一是从汽车产品贸易规模、进出口贸易结构和贸易变化及原因几个方面对中日两国汽车产品贸易现状进行了研究。二是运用贸易结合度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日两国汽车产品的互补性进行分析,发现中国与日本的汽车产品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互补性,并对中日之间产生互补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是由要素禀赋差异、经济发展规模和技术上差别、日本对华投资和中国的贸易方式这三方面原因造成的。三是运用产品出口相似度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中日两国汽车产品的竞争性进行了分析,发现中国大部分产品的竞争优势较弱或不存在竞争优势,只有极少部分的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四是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强中国汽车产品贸易竞争力水平,促进中日两国汽车产品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正常运转的基础,关系到企业对风险的管理水平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实现。然而,现阶段我国内部控制薄弱的企业并不在少数,因此方面原因导致企业遭受损失的情况屡
经济全球化需要我国企业走向世界,中国的“走出去”政策也需要我国企业进入海外市场,而我国国内石油市场供应越来越小于需求更是要求中国石油企业向外发展。在这样的背景条件
宝钢在我国规模上最大、在技术上现代化程度最高,涉及制造业、家电产品、食品饮料、特种材料及高等级建设中,产品不仅在我国境内闻名,同时远销海外,包括日、韩、美等40多个国
在“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等三大区域战略的思想提出之后,我国又提出了“京津冀一体化”的战略思想,北京、天津和河北地区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
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为电力用户的能源消费革命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撑。目前,民用负荷已占有一定比重,且随着分布式电源及小规模储能设备的发展,民用负荷已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自主
中俄能源合作发展至今,经历了最初的探索,也曾一度陷入迟滞,随着中俄输油管道的建成投产渐入佳境。2014年,以乌克兰危机为契机,谈判历时十几年之久、由于价格争议始终无法达
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决定着我国中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成败。因此,正确掌握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分析长远发展趋势对于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实现能源的安全、高效、清洁、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