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I/R)后肠组织损伤的影响。
方法:
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组):仅打开腹腔暴露肠系膜上动脉(SMA)后关腹,不进行SMA夹闭及参麦注射液输注;参麦注射液治疗组(B组):打开腹腔后夹闭SMA60min,后开放SMA使小肠再灌注,并在打开腹腔前10min开始给予参麦注射液,参麦注射液首剂量为0.9ml/100g,随后以0.9ml/(100g/h)持续输注;缺血再灌注组(C组):与B组同样方法处理SMA后关闭腹腔,不进行参麦注射液输注。所有实验大鼠于小肠再灌注12h后处死,检测其小肠组织和血浆中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小肠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丙二醛(MDA)水平、R-Spondin1(RSpo1)mRAN和β-链接素(β-catenin)mRAN表达和细胞凋亡、小肠损伤情况。研究数据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与A组相比,B、C组血浆DAO水平均增加(B<C),而小肠组织DAO水平均降低(B>C),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及C组损伤程度评分(C>B)和细胞凋亡数(C>B)与A组相比均显著增高(P<0.05)。相较于A组,B、C组大鼠小肠组织SOD活性降低(C<B),MDA水平增高(C>B),MPO活性升高(C>B)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A组,B,C组小肠组织中RSpo1表达水平(B>C)、β-catenin表达水平均降低(B>C);A、C组间及B、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B、C两组间血浆DAO水平差异和小肠组织中DAO水平、β-catenin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肠I/R后产生肠道损伤,早期给予参麦注射液,可明显减轻肠组织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参麦注射液的抗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参麦注射液能干扰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小肠组织β-catenin和RSpo1表达,使二者的表达上调。参麦注射液使SOD、MPO的活性加强,MDA生成减少,DAO的表达量上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