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麦注射液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lswe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I/R)后肠组织损伤的影响。   方法:   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组):仅打开腹腔暴露肠系膜上动脉(SMA)后关腹,不进行SMA夹闭及参麦注射液输注;参麦注射液治疗组(B组):打开腹腔后夹闭SMA60min,后开放SMA使小肠再灌注,并在打开腹腔前10min开始给予参麦注射液,参麦注射液首剂量为0.9ml/100g,随后以0.9ml/(100g/h)持续输注;缺血再灌注组(C组):与B组同样方法处理SMA后关闭腹腔,不进行参麦注射液输注。所有实验大鼠于小肠再灌注12h后处死,检测其小肠组织和血浆中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小肠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丙二醛(MDA)水平、R-Spondin1(RSpo1)mRAN和β-链接素(β-catenin)mRAN表达和细胞凋亡、小肠损伤情况。研究数据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与A组相比,B、C组血浆DAO水平均增加(B<C),而小肠组织DAO水平均降低(B>C),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及C组损伤程度评分(C>B)和细胞凋亡数(C>B)与A组相比均显著增高(P<0.05)。相较于A组,B、C组大鼠小肠组织SOD活性降低(C<B),MDA水平增高(C>B),MPO活性升高(C>B)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A组,B,C组小肠组织中RSpo1表达水平(B>C)、β-catenin表达水平均降低(B>C);A、C组间及B、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B、C两组间血浆DAO水平差异和小肠组织中DAO水平、β-catenin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肠I/R后产生肠道损伤,早期给予参麦注射液,可明显减轻肠组织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参麦注射液的抗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参麦注射液能干扰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小肠组织β-catenin和RSpo1表达,使二者的表达上调。参麦注射液使SOD、MPO的活性加强,MDA生成减少,DAO的表达量上调。
其他文献
目的: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细菌中的非编码小RNA(smallnon-codingRNAs,sRNAs)被发现。这些sRNAs不编码蛋白质,而作为基因表达关键调控因子,有利于宿主-细菌之
目的:   检测microRNA-429(miR-42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评估其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并初步探讨其在结直肠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研究目的:   为研究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机制,对临床分离的20株耐药大肠埃希菌进行相关耐药基因检测:包括22种β-内酰胺酶、1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7种16SrRNA甲基化
背景: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一种常见的妊娠期特有疾病,是引起母胎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其发病原因和机制研究甚多,但不明确,可能涉及胎盘、胎儿和母体多方面因素。研
目的:探讨c-Jun/AP-1在TF-FVIIa/PAR2促进结肠癌细胞株SW620细胞增殖、迁移中的作用;进一步分析该过程中AP-1的上游分子及其调控的效应分子,以阐明TF-FVIIa/PAR2促进SW620细胞
目的:利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的热效应,使角膜周边胶原纤维收缩,增加屈光力。探讨将其作为一种治疗老视的新方法,辐照活体兔眼角膜基质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以及自身的互动性、交融性、虚拟性、开放性以及便捷性等特点深受广大网络使用者的喜爱。据《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结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有14.5%的患者在初诊时发现伴有同时性肝脏转移,发生肝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对常规治疗效果不佳,导致其
目的:探讨肺组织病理检查在儿童肺部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5年6月经外科手术后行肺组织病理检查的118例有肺部疾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
背景与目的:   胶质瘤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发病率约为4~7/100000。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2007年的分类标准将其分为四级,Ⅰ级和Ⅱ级为低级别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