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研究了宽带蓝色材料二(2-甲基-8羟基喹啉)(4-苯基-苯酚)铝(BAlq)和9,10-二萘葸(ADN)合成工艺和材料的光电特性。在此基础上以ADN作为掺杂主体的发光层,分别制作了绿色,红色的双掺杂OLED器件,并研究其光电特性。
首先本文通过改善原材料配比和反应环境优化了BAlq的合成工艺;表征了所合成样品的结构特征和纯度;并对该样品的热学性能及光电特性进行了研究。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本文合成材料符合BAlq的分子结构特征谱;高效液相色谱(HPLC)结果显示合成材料纯度可达到93%;光致发光(photoluminescence)光谱显示了合成材料的PL发射峰位于477 nm处。以BAlq作为发光层,制作了双层OLED器件。器件结构为:ITO/NPB(50 nm)/BAlq(80 nm)/LiF(2 nm)/Al(100 nm)。所得器件的电致发光(EL)发射峰位于491 nm处,色坐标为X=0.19,Y=0.26,当电压为22 V时,电流效率为2.1 cd/A。
合成蓝光主体材料(ADN),研究材料纯化对合成材料光电性能的影响。为进一步分析材料经升华提纯对OLED器件性能的影响,以提纯前后ADN为发光层,以NPB为空穴传输层,分别制作双层器件1(提纯前)和器件2(提纯后),器件结构为ITO(100 nm)/NPB(40 nm)/ADN(30 nm)/Alq<,3>(20 nm)/LiF(1 nm)/Al(100 nm),结果表明提纯后材料PL光谱蓝移了2 nm,半高宽54.2 nm,与提纯前一致;杂质影响载流子注入效率和迁移率,对器件光电性能有显著影响,纯化前后器件最大电流效率由1.5 cd/A上升至2.5 cd/A;器件2色纯度有较大提高,CIE色坐标由器件1(0.15,0.10)移至(0.15,0.06)。实验结果表明材料提纯是优化器件性能有效手段之一。
研究以宽带材料ADN为发光层主体OLED器件体系发光机制,分别制作了绿色、红色双掺杂OLED器件。其中绿色荧光OLED器件的最佳结构为ITO(100 nm)/NPB(40 nm)/ADN+香豆素C545T(0.6 wt%)+DMQA(0.6 wt%)(45 nm)/Alq<,3>(20 nm)/LiF(1 nm)/Al(100 nm)。最大发光亮度值为20000 cd/m<2>,电流效率为10.5cd/A,色坐标(0.27,0.62)。红色OLED器件的结构为ITO(100 nm)/NPB(60nm)/ADN+C545T(0.6 wt%)+DCJTB(1.4 wt%)(35 nm)/Alq<,3>(20 nm)/LiF(1 nm)/Al(100 nm)。结果表明,该双客体掺杂型器件在引入绿色荧光掺杂剂后,其电致发光(EL)光谱最大峰值红移10 nm;其电流效率为4.05 cd/A;根据Forster能量转移机制,绿色掺杂剂C545T能更有效将主体ADN的能量转移到发光客体DCJTB,从而使激子更有效在发光中心DCJTB发光而优化器件光电性能。由于发光层主体材料本身为宽带材料ADN,故可以在同一主体上实现、绿、蓝OLED器件的制作,有望进一步简化彩色OLED器件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