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上市公司的违法违规行为严重阻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和规模化发展,上市公司的行为亟待规范。本文利用2003年上市公司非标准审计报告的分析,结合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具体情况,分别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信息披露违规、关联方占用巨额资金、违规对外担保三种违规行为的现状、法律规范以及发生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本文共有四章。第一章的主要内容是文献综述,对我国上市公司非标准审计报告的研究和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研究分别进行了归纳。上市公司非标准审计报告研究和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研究都是我国证券市场、社会各界所特别关注和深入探讨的,而非标准审计报告更为集中的反映了上市公司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因此,利用非标准审计报告研究上市公司违规行为有其法律现实意义。 本文第二章主要从非标准审计报告的统计数据、总体特点和主要涉及事项三方面对我国2003年上市公司非标准审计报告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003年上市公司非标准审计报告的数量和比例较往年都有大幅下降,反映出了上市公司的经营质量有所改善、财务报告可信度有所上升、审计报告质量有所提高;2003年上市公司非标准审计报告基本能够反映上市公司的质量,但是非标准审计报告涉及事项则集中的反映和量化了这些上市公司存在的违法违规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传递了上市公司面临的风险。 本文第三章利用2003年上市公司非标准审计报告的分析,结合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具体情况,从违规行为现状、法律规范、发生原因和治理措施四个方面分别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信息披露违规、关联方占用巨额资金、违规对外担保三种违法违规行为。从分析中可以看出,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日益表现出多发性和复杂性,现状都很严峻;其发生原因多与我国股权结构不合理、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力量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