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体电影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电影技术类别,且有着较长发展历程与多次跌宕起伏的生命周期,但对其进行全面和系统研究的成果并不多。本文根据立体电影观影的特殊性,提出立体电影观影形态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以技术文化史为研究视角与方法,并进行了立体影院实地调研与立体电影观众调研,以深刻阐释与论证立体电影从早期至当下的观影形态演化历史,以及造成其演化的原因。本文的总体研究目标在于推进和更新对于立体电影观影形态演化的过程及原因等整体研究。具体说来,包括:1.研究立体电影观影形态:立体电影如何与观众发生作用,状态、体验如何。2.研究不同维度的立体电影观影形态如何演进及原因。3.曾历经多次“热潮-低谷-沉寂”往复的立体电影当下已衍生多样存在形态,由技术演进而呈现多样观影形态与文化形态。与时俱进,更新对立体电影及立体技术观影形态演进背后的文化价值、意义等认识。本文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首先,立足技术文化史的角度,对立体电影观影形态的演化路径、多重合力、原因等进行分析;其次,随着立体电影观影形态演化,它当下在城市公共空间——文化、艺术、娱乐等场所中呈现多样观影形态,探究其更广阔的社会性文化意义。具体说来,论文共分为八章:第一章介绍了选题历史背景、时代背景与研究意义;相关理论基础与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目标、研究问题与研究路线;研究创新性以及可行性等内容。第二章立体电影观影形态演化简论涉及相关概念界定和演化概述、立体电影观影形态演化与观众、立体电影形态演化趋势和立体影院演化趋势。第三章从立体电影回溯人类的视觉感受历程,包括:视觉与图像、视觉与影像的关系;从视觉对静态图像的感受分析,到对活动影像感受的分析;从平面观影到触觉化立体观影的转变。第四章分析立体电影观影新形态,首先对“立体电影为什么带来观影新形态”进行理论阐释与论证,立体电影开辟新的观影形态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如:观影者的身体与观影环境之间真实地发生联系等),奠定后文对立体电影观影形态演化进行研究的理论与逻辑基础,并分析立体电影观影形态演化的不同阶段。第五章解释立体电影观影形态演化的技术动力,对立体技术演进与观影形态变迁、影院形态对立体电影观影形态的影响进行深入剖析。第六章对立体电影观影形态演化进行美学分析,对观影形态演进中的观影审美体验做横向不同维度类型、不同国家与纵向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对比,在此对比中,更加深刻地看待美学方法及艺术价值质疑中的立体电影观影形态演化,以及电影空间维度变迁中的感官刺激与内涵缺失。第七章是立体电影观影形态演化的文化研究,对立体电影与城市、城市文化、后现代消费文化等重要关联进行理论阐释与梳理。对于立体电影由不同观影空间与场所而产生的差异化文化功能、意义与价值等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文化研究与思考。第八章结语与展望分两部分展开:首先是立体电影观影形态演化总结及展望,其次是未来研究展望。立体电影通过技术演进,不断探索立体电影观影形态最佳实现形式,以满足观众欣赏奇观与享受刺激的观影需求。一方面,立体电影基于对人类视觉机制、感官功能的深入模拟,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拟真还原,倡导最大化满足观众多重感官以至所有感官的观影需求,另一方面它又与社会文化潮流为伍,尽管这一电影形式并不一定得到观众的一致认可,但其却不断进行着对于观众观影、社会、文化等心理捕捉。研究发现:从立体电影早期发展直至当下,伴随后现代文化“真实”概念与规则的变迁,尤其是当下在城市中的多样存在形态,消费文化热潮中,立体电影以“审美”的名义,用“幻觉”升级着视觉消费主义。立体电影观影活动作为一种感性的观影需求,在不断刺激中被生产与满足。作为奇观与刺激生产场所的立体影院,满足着观影者在视觉奇观社会的视觉需求。一方面,立体电影奇观化的感官刺激很容易使之陷入内涵缺失的境地;另一方面,在博物馆、艺术展馆这类艺术氛围与环境中的立体影院与立体电影观影行为,却被塑造得具有一定艺术性,与纯感官刺激与消费体验又有所差异。立体电影观影感受是多元的,这种观影感受本应向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然而,立体电影观影形态从早期至当下的演化却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一定的历史必然性,未来立体电影观影形态如何演化,仍然离不开对观众与立体电影之间关系的深刻把握,观众对于立体电影持矛盾态度——其对于虚拟新、奇、险观影体验的期待与批判质疑同时存在,“影人合一”、“沉浸升级”、“刺激升级”等都是立体电影试图推陈出新、挽留观众的重要方法,然而立体技术局限性势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其发展,立体电影观影形态的特殊性也决定着其存在场所的特殊性,大众化之路势必不易,但在特殊场所、与特殊功能需求方面仍能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着重对立体电影观影形态演化做技术与文化的历史记录,将立体电影观影形态演化置于社会、文化、电影技术史等背景中去考究,对观众立体电影观影情况、态度倾向等进行了考察,也可为想要运用立体电影这种影像展示方式的场所、想要设立立体影院的机构等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