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杰出作品,奠定了他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使其成为20年代“爵士乐时代”的发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1998年7月,美国学术界权威——兰登书屋的《当代书库》编辑小组在20世纪英语文学长河中选出一百部最优秀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高居第二位。这部经典之作在世界文坛上经久不衰,受到国内外评论家的广泛关注,并多次被搬上银幕和舞台。大多数评论着眼于“美国梦”的主题及其独特的叙事技巧,然而该小说对爵士乐时代种种社会伦理现象的真实反映也不容忽视。因此,隐藏在作品背后的深层伦理涵义值得学者去挖掘,从而揭示文本中蕴含的道德力量。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五个主要人物受爵士乐时代盛行的享乐主义与消费主义等思想荼毒,为一己私欲不惜冲破家庭及社会伦理道德界限,迷失在那个伦理混乱的时代,有的甚至赔上了性命,最终造成了伦理悲剧。文学伦理学批评是聂珍钊于2004年正式提出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主要用于从伦理的立场解读、分析和阐释文学作品,研究作家以及与文学有关的问题。聂教授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说,文学的产生最初完全是为了伦理和道德的目的”。文学伦理学批评不是简单地从今天的道德立场对文学作品做出好与坏的道德判断,而是强调回到历史的伦理现场,站在当时的伦理立场上解读和阐释文学作品,寻找文学产生的客观伦理原因并解释其何以成立,分析作品中导致社会事件和影响人物命运的伦理因素,用伦理的观点对事件、人物、文学问题等给以解释,并从历史的角度作出道德评价。本文旨在通过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充分运用其理论中的新概念——伦理结构(包括伦理线和伦理结)、伦理环境、伦理身份、伦理困境等来深度解读小说,阐释小说中的人物是如何酿成伦理悲剧的,并从中做出伦理反思。本论文共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引言介绍了该小说的创作背景,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布局。第二章文献回顾介绍了国内外对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研究以及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先行研究。第三章理论背景介绍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建立与发展、其基本观点及新概念。第四章提炼了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伦理结构,将小说中错综复杂的时间线梳理成五条伦理线以及它们相互缠结形成的六个伦理结,这有助于读者系统地掌握小说的伦理情节。第五章分别从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两方面分析了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伦理环境,回到小说中的历史伦理现场。通过分析爵士乐时代人们的爱情观、婚姻观和家庭观,发现了人们对爱情的自私、对婚姻的不忠以及对家庭的不负责。社会伦理方面,人们的金钱观、是非观和人际观反映出当时社会中的金钱崇拜、是非混淆以及人际关系的疏远。第六章详细阐述了《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伦理失衡。人物伦理身份的迷失与转变将他们推向因个人需求与伦理标准互相冲突而面临的伦理困境,兽性因子战胜人性因子使他们做出了错误的伦理选择,最终导致伦理混乱——三个家庭的破裂以及三个人的毁灭。第七章为结论部分,从小说中的伦理结构、伦理环境以及伦理失衡三个方面概括总结小说中的伦理悲剧,并从中引发伦理反思:每个人都是社会关系中的人,不能逃脱伦理束缚,应自觉维护伦理秩序,构建幸福家庭与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