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伦理悲剧

来源 :长江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mfktadxxx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杰出作品,奠定了他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使其成为20年代“爵士乐时代”的发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1998年7月,美国学术界权威——兰登书屋的《当代书库》编辑小组在20世纪英语文学长河中选出一百部最优秀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高居第二位。这部经典之作在世界文坛上经久不衰,受到国内外评论家的广泛关注,并多次被搬上银幕和舞台。大多数评论着眼于“美国梦”的主题及其独特的叙事技巧,然而该小说对爵士乐时代种种社会伦理现象的真实反映也不容忽视。因此,隐藏在作品背后的深层伦理涵义值得学者去挖掘,从而揭示文本中蕴含的道德力量。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五个主要人物受爵士乐时代盛行的享乐主义与消费主义等思想荼毒,为一己私欲不惜冲破家庭及社会伦理道德界限,迷失在那个伦理混乱的时代,有的甚至赔上了性命,最终造成了伦理悲剧。文学伦理学批评是聂珍钊于2004年正式提出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主要用于从伦理的立场解读、分析和阐释文学作品,研究作家以及与文学有关的问题。聂教授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说,文学的产生最初完全是为了伦理和道德的目的”。文学伦理学批评不是简单地从今天的道德立场对文学作品做出好与坏的道德判断,而是强调回到历史的伦理现场,站在当时的伦理立场上解读和阐释文学作品,寻找文学产生的客观伦理原因并解释其何以成立,分析作品中导致社会事件和影响人物命运的伦理因素,用伦理的观点对事件、人物、文学问题等给以解释,并从历史的角度作出道德评价。本文旨在通过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充分运用其理论中的新概念——伦理结构(包括伦理线和伦理结)、伦理环境、伦理身份、伦理困境等来深度解读小说,阐释小说中的人物是如何酿成伦理悲剧的,并从中做出伦理反思。本论文共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引言介绍了该小说的创作背景,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布局。第二章文献回顾介绍了国内外对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研究以及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先行研究。第三章理论背景介绍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建立与发展、其基本观点及新概念。第四章提炼了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伦理结构,将小说中错综复杂的时间线梳理成五条伦理线以及它们相互缠结形成的六个伦理结,这有助于读者系统地掌握小说的伦理情节。第五章分别从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两方面分析了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伦理环境,回到小说中的历史伦理现场。通过分析爵士乐时代人们的爱情观、婚姻观和家庭观,发现了人们对爱情的自私、对婚姻的不忠以及对家庭的不负责。社会伦理方面,人们的金钱观、是非观和人际观反映出当时社会中的金钱崇拜、是非混淆以及人际关系的疏远。第六章详细阐述了《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伦理失衡。人物伦理身份的迷失与转变将他们推向因个人需求与伦理标准互相冲突而面临的伦理困境,兽性因子战胜人性因子使他们做出了错误的伦理选择,最终导致伦理混乱——三个家庭的破裂以及三个人的毁灭。第七章为结论部分,从小说中的伦理结构、伦理环境以及伦理失衡三个方面概括总结小说中的伦理悲剧,并从中引发伦理反思:每个人都是社会关系中的人,不能逃脱伦理束缚,应自觉维护伦理秩序,构建幸福家庭与和谐社会。
其他文献
鉴于目前男性不育发病率的日益增高和辅助生殖技术的潜在风险、不菲的经济费用和尚不太令人满意的成功率。利用现代医学的检测技术,中医诊治男性不育取得了一定疗效,并成为男
统编教材构建了由教读、自读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起始年级设置的“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实现了课外阅读课程化。对新栏目的教学,通过专题学习,明确栏目定位,
烷基化催化剂发展至今已有多种,如浓硫酸、氢氟酸、杂多酸、分子筛和离子液体等各超强酸类催化剂.用无机酸催化烷基化反应已有较好的技术并被工业化,但存在着许多技术问题,其
大学生恋爱是高校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随着大学生恋爱心理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大学生恋爱心理状况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研究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及其原因,有助于对学生恋爱
保险资管协会成立后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做好保险资管产品的注册工作,探索产品的可交易途径和方式,努力培育保险资管产品市场。除此之外,还要健全完善行业规范规则标准,着力
目的分析自发性气胸患者胸腔镜术后复发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胸外科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218例自发性气胸胸腔镜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对自发性气胸
<正>2014年全年中国期市交易规模创历史纪录中国期货业协会最新统计资料表明,2014年,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25.05亿手,累计成交额为291.9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54%和9.1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句话不知起源于何时何地的民间谚语,在“文革”时期的中国几乎到了妇孺皆知、老幼皆用的地步。至今还有相当大一批人认为这句话是至理名言。其实笔
"虚静"一说最早是由道家代表人物老子所提出来的,荀子作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吸取各家学派的思想精髓,在认识论中提出了他的"虚壹而静"。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男性不育症。方法:2014年5月1日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医学信息系统(Wan Fang Date)、中国期刊网(CNKI)、维普信息资源系统(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