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自2016年播出后,便得到了广泛关注,引发了一场关于文化传承问题的热议。在日趋娱乐化的大众媒介环境下,《中国诗词大会》依靠良好的创意、精妙的题目与赛制、完美的视觉效果收获了良好的口碑。节目播出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称赞,首轮播出便吸引近11.6亿人次观看,互动人数超过4000万,微博话题阅读量超1.3亿。本文以《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作为研究文本,以节目各部分构成元素作为重点进行探讨,从不同角度分析其表达技巧和表现特色,进而探究在全新的电视环境中如何对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首先,笔者从宏观上对节目进行了综合分析,对当前文化传播的社会背景和节目的创作者做出简要介绍,并且提出了诗词大会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其次,运用内容分析法结合传播学相关理论对节目元素做重点探讨,包括对诗词文本、参赛选手、主持人、点评嘉宾等元素的表达策略和呈现特色展开分析。再次,从叙事学的角度对节目的结构、情感、视角和人物进行了叙事层面的探究。通过一系列的全面论述,就节目的创新性、导向性等问题得出了一些发展启示,以期探讨如何让传统文化在电视环境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在泛娱乐化的媒介环境下,《中国诗词大会》的出现,给不同综艺节目提供了多元的创作思路,对缺乏原创性的现代电视媒介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