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始于1990年的翻译研究“文化转向”作为翻译研究的一次突破性进展,彰显出跨学科性和全球性特点。翻译研究者们深受鼓舞和启发,拓宽了传统翻译研究视域,翻译学者们纷纷从不同视角探讨翻译的重要性。女性主义作为“文化研究”的重要分支之一,强调用女性主义方式改写,建构女性性别身份,女性主义与翻译的相似点使女性主义翻译观应运而生。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试图在翻译过程中表达独特的阴柔的审美视角,以实用政治意图操纵文本生产,重新界定译者与作者,译文与原文的关系,并通过用新的拼写,新的语法结构,新的意象和比喻创造一种女性独有的语言体系,在跨语言实践中使边缘化的译者——“他者”身份逐步确立为主体身份而进入主导文化。女性主义思想自上世纪90年代进入我国,并于2002年开始,影响到我国的翻译研究,学者们越来越关注女性主义与翻译的关系,并且认识到在中国语境下女性主义翻译研究与实践的必要性和实用性。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对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短篇小说《觉醒》的两个中译本进行研究和对比,译者分别是杨瑛美和文忠强。《觉醒》是第一部由美国女性作家完成的美学意义上成功的小说。它以崭新的角度诠释了女性对自我的肯定与追求,体现了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在翻译上流露出译者的女性主义意识和立场。本文通过对这部小说的原文本与译本以及小说的相关评论进行收集和分析,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对语言层面和女性主义意识层面分析和对比。从语言层面上来看,女性译者在选词用字,特殊句型方面体现出善于用口语化的词、加强语气的词、避免使用粗鲁的咒骂语的特点,同时,她们也会运用委婉语和感叹句及疑问句体现出强烈的女性特色;从女性主义意识层面来看,女性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恰当地展现出女性独有的细腻和敏锐,保留原作中的象征意味和女性经验,凸显作品的女性身份,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性。同时,女性意识作用下,女性译者会改写原文中从男性角度评判女性欲望和情感的词汇,通过对文本干预加入女性力量与思想意识,并对男性形象作出阴性化处理,更好地表达女性作者文本写作目的。分析结果表明:受女性主义意识形态、目的语读者及出版社影响,女性译者在遣词用字以及句法结构上更能体现女性主义意识、女性经验,从而更好地传达文本目的;男性译者更倾向忠实于原文文本,受传统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即使想表达女性主义意识,也不可避免地打上男性中心的烙印。总之,女性主义与翻译相结合,向传统社会性别歧视发起挑战,给翻译带来了全新的视角,体现了译者的主体性,在跨文化交际中,凸显女性身份、差异性,推动了当代翻译理论研究朝多元化和全球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