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常规康复训练结合低频或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LF-rTMS或HFrTMS)对痉挛型偏瘫脑瘫(CP)患儿运动功能和肌张力的影响,为痉挛型偏瘫CP患儿选出一种适宜的、有效的康复治疗新方法。方法:选取45例在黑龙江省小儿脑性瘫痪防治疗育中心接受诊疗的门诊及住院的痉挛型偏瘫CP患儿,患儿就医的时间范围为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伪刺激组、低频刺激组(LF-rTMS)、高频刺激组(HF-rTMS),每组15例。常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运动疗法(40分钟/次)、作业疗法(30分钟/次)、推拿治疗(30分钟/次)、针灸(1小时/次)。全部治疗1次/日,每周5次/周,共12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FMFM)和改良Asthworth分级(MAS)分别由同一康复治疗师对治疗前后的三组患儿进行评定,对比分析三组患儿治疗前后偏瘫肢体的粗大运动功能、上肢精细运动功能以及患侧上肢肘屈肌和腕屈肌的评分结果。结果:三组患儿各项评分在治疗8周后和治疗前对比有改善,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LF-rTMS组和HF-rTMS组患儿GMFM的D能区、E能区、上肢精细运动功能评分和对照组相比有所提高(P<0.05),两组患儿患侧上肢肘屈肌、腕屈肌M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对LF-rTMS组和HF-rTMS组两组患儿GMFM的D能区、E能区、上肢精细运动功能评分以及患侧上肢肘屈肌、腕屈肌MA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在统计学上没有意义(P>0.05)。治疗12周和治疗8周后LFrTMS组和HF-rTMS组患儿GMFM的D能区、E能区、上肢精细运动功能评分及患侧上肢肘屈肌、腕屈肌MAS评分相比较,在统计学上没有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结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LF-rTMS)或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F-rTMS)的治疗模式均可以增加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上肢精细运动功能以及缓解患侧肢体上肢肌张力的痉挛情况,其效果优于伪刺激结合常规康复训练,且两种结合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之间没有明显差别,其适宜疗程为两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