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FR-STAT3信号转导通路与喉乳头状瘤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tudqliwei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喉乳头状瘤是喉部的一种非浸润性良性上皮肿瘤与低危型HPV6、11感染密切相关,其发病部位不仅限于喉部,还可发生于气管、支气管、肺。临床研究证实,喉乳头状瘤患者的发病率及病程存在多样性。接触HPV6、11的个体仅有极少一部分(4-6/100,000)致病;有些患者首次发病后再未出现复发,而某些喉乳头状瘤患者由于复发进行了200次外科手术才能保持气道通畅;部分患者更为严重,随着病程的进展,侵及气管、肺,极少数患者由于瘤体所致的气道阻塞出现病情危重和预后不良,甚至死亡。然而,HPV感染喉乳头状瘤后出现上述罹患、复发、病情严重程度个体差异的分子学机制尚不清楚。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属于细胞表面酪氨酸激酶受体erbB家族成员,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及其它同源性配体与EGFR结合后,激活其固有的酪氨酸激酶活性,磷酸化自身酪氨酸残基,从而活化EGFR,活化的EGFR激活与其相互作用的下游信号转导因子(这些蛋白具有SH2区)。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是EGFR激活的下游信号转导因子之一。EGFR-STAT3信号转导通路在许多肿瘤中活化,STAT3能调节多种基因的活性,从而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细胞调亡。该通路的活化机制研究表明,EGFR有可能以不依赖JAK激酶的方式直接活化STAT3,Src有可能参与EGFR与STAT3的相互作用。STAT3作为一种原癌基因在EGF促进头颈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carcinoma,HNSCC)细胞增殖中发挥重要作用。免疫组化研究表明,EGFR在喉乳头状瘤组织高表达,同时在喉乳头瘤细胞培养中,培养基中EGF去除后,有利于乳头瘤细胞形态学和生化分化。然而,在喉乳头状瘤组织中,高表达的EGFR及其下游基因STAT3的作用机制尚未阐明。目的:从蛋白和mRNA水平研究EGFR与STAT3在人喉乳头状瘤和正常喉粘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探讨EGFR-STAT3信号转导通路与喉乳头状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化方法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ting),检测42例喉乳头状瘤和15例正常喉粘膜组织中EGFR和STAT3(p-STAT3)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同时将蛋白表达水平与喉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EGFR与STAT3的mRNA在喉乳头状瘤组织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喉组织(P<0.05;P<0.01)。EGFR蛋白在喉乳头状瘤组织和正常喉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6%和20%(P<0.005),STAT3蛋白在喉乳头状瘤组织和正常喉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2%和26.7%(P<0.005),p-STAT3蛋白在喉乳头状瘤组织和正常喉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9%和13.3%(P<0.005);p-STAT3蛋白与喉乳头状瘤的复发和恶变有明显相关性(P<0.05),EGFR与STAT3(p-STAT3)蛋白在喉乳头状瘤组织的表达显著关联(P<0.05)。Westernblotting方法进一步证实EGFR与STAT3(p-STAT3)蛋白在喉乳头状瘤组织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喉组织(P<0.05)。结论:EGFR—STAT3信号转导通路参与喉乳头状瘤的发生,STAT3蛋白的持续活化可能促进喉乳头状瘤的复发与恶变。这将为喉乳头状瘤靶向治疗提供新途径。
其他文献
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等)在生物体内行使功能必须要保证其立体结构的正确性。作为研究大分子高级结构的主要手段,结晶技术结合X-射线衍射技术、核磁共振技术以及电镜技术被普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农药是基本的生产资料,在防治病虫草害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农药使用时间的延长、范围的扩大,以及使用量的增加和过度滥用农药,给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严重污染并
<正>衡量一个展览够不够"网红"的重要标志就是展览能不能吸引"网络红人"来看展(拍照)。毫无疑问,现在是个讲流量的时代。因为流量就意味着人气、意味着关注度,也意味着会产生
本文以家乐福为例,说明企业在出现公关危机时,要从危机产生的原因、特点、危害等几方面加以分析,并寻求解决途径。 This paper takes Carrefour as an example to illustrat
研究目的一、尝试以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包裹SPIO,并用聚乙二醇来修饰,制备长循环SPIO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微粒(SPIO-PBCA-PEG);二、在大鼠静脉注射SPIO-PBCA-PEG,并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本文聚焦智障读者特殊群体的信息需求与服务现状,以西安慧灵智障人士服务中心为例,采用访谈法与观察法对智障读
磁性纳米粒子(magnetic nanoparticles, MNPs)由于其独特磁响应性,可将外加磁场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和热能。磁性纳米粒子介导的物理信号依赖于MNPs本身的磁学性能及磁场的参
目的:肿瘤细胞表面唾液酸结构与细胞间的粘着、接触、抑制,癌的转移、扩散及肿瘤的抗原性有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α2,3唾液酸酶的特异性剪切作用,初步探讨细胞表面α2,3唾液
采用浸渍法以金属有机骨架Cu3(BTC)2负载锗钨酸(H4GeW12O40)制备H4Ge W12O40/Cu3(BTC)2催化剂,并用该催化剂催化芳醛、尿素和乙酰乙酸乙酯通过"一锅法"Biginelli缩合反应,以无水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也发生着深刻变革。自90年代高等教育扩招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人数已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大学从精英化、中央集权式的知识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