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不同诊断方法的差异性及高危因素分析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n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川崎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方法。冠状动脉内径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键。以往是直接测定冠状动脉内径来评价冠状动脉扩张的程度,这一定量方法受包括人种、身高、体重及体表面积增加的变化等多种因素在内的影响。为了避免这些因素对冠状动脉内径的影响,国内外研究标准化的Z值来评估冠状动脉变化情况。目前国内常用5种Z值公式计算方法,包括来自国外的有日本、美国Z值计算方法,来自国内的有深圳、吉林、四川计算方法,利用5种Z值公式计算方法(以下简称Z值方法)计算冠状动脉内径Z值,不同方法的诊断效能目前尚无对比研究,本研究对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诊断进行比较,判断不同Z值方法对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诊断的差异性和效能,对提高诊断率提供帮助。方法: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符合“川崎病”诊断的0-14岁患儿。研究方法:收集患儿身高、体重、性别、年龄及心脏彩超检查报告中冠状动脉内径值(包括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右冠状动脉主干共4个冠状动脉分支内径)。对收集到的冠状动脉内径按照冠状动脉内径及国内医院常用的5种Z值计算公式计算Z值方法诊断,依照2017年版美国川崎病指南中依据Z值范围作为标准,比较6种方法冠状动脉损伤诊出率的特异性、灵敏性及差异性。结果:1.共收集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符合川崎病合标准、临床资料健全的病例189例,男女比例2.15:1,各年龄段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用冠状动脉内径及各Z值计算方法对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进行诊断,结果显示四川Z值方法诊断率最高(34.92%),其次是吉林Z值方法(33.86%)、美国Z值方法(31.75%)、日本Z值方法(23.81%)、冠状动脉内径方法(17.99%),深圳Z值方法(16.93%)最低;分别与冠状动脉内径方法相比,四川Z值方法、美国Z值方法、吉林Z值方法对CAL诊断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以美国Z值方法作为标准,将其余4种Z值公式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日本Z值方法(χ2=2.967α,P-0.085)、四川Z值方法(χ2=0.429α,P=0.513)、吉林Z值方法(χ2=0.192α,P=0 661)与美国Z值方法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国内深圳Z值方法的诊断率明显小于美国Z值方法(χ2=11.2,63α,P=0.001)。在诊断的灵敏度方面,吉林Z值方法>日本Z值方法>四川Z值方法>深圳Z值方法;在诊断的特异度方面,深圳Z值方法>日本Z值方法>吉林Z值方法>四川Z值方法。结论:1.不同诊断方法对冠状动脉损伤诊断的阳性率、灵敏度、特异性均存在差异。2.5种Z值方法中,与美国Z值方法相比,深圳Z值方法对冠状动脉损伤的诊断阳性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日本Z值方法、四川Z值方法、吉林Z值方法3种方法分别与美国Z值方法相比,对冠状动脉损伤的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种Z值方法比较,诊断效率存在差异。灵敏度最高是吉林Z值方法,特异性最高的是深圳Z值方法。目前缺乏统一 Z值计算公式,需考虑人种、地域等影响,需进一步大规模临床数据研究。目的:冠状动脉损伤是决定川崎病预后的关键因素。目前川崎病(KD)合并冠状动脉损伤(CAL)高危因素研究结论不一致。川崎病发病与特异性免疫相关,免疫功能的成熟与年龄密切相关,而目前各研究少见关注不同年龄免疫功能差异对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影响。本研究以中国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年龄成熟度的不同将患儿分组,探讨免疫功能的发育差异对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影响,以期对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早期识别和诊治提供帮助。方法:研究对象: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符合“川崎病”诊断的0-14岁患儿。研究方法:收集患儿心脏彩超结果,以心脏彩超冠状动脉内径Z值作为依据确定冠状动脉损伤,然后按照年龄分为5组:1.全年龄组,即所收集到的0-14岁所有患儿数据分析;2.免疫年龄分组:参考中国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成熟度的年龄分组将患儿分为0-6月组(≤6月),6月-1岁组(>6月,≤1岁),1-4岁组(>1岁,≤4岁),4-8岁组(大于4岁,≤8岁)。第一部分,全年龄组冠状动脉损伤的相关性因素分析:收集患儿急性期的一般临床资料(月龄m、身高cm、体重kg、发热天数d、住院时间d)、临床表现(皮疹、颈淋巴结、球结膜充血、口唇充血皲裂、杨梅舌、手足硬肿脱皮、肛周脱皮、各系统累及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WBC、NEUT、PLR、NLR、PLT、HGB、D-D、FDP、FIB、ALT、AST、ALB、CK-MB、BNP、CTNI、CRP、PCT、IL-6、FER、ESR、C3、C4、IgA、IgG、IgM、CD3、CD4、CD4/CD8、CD19、CD56),进行全年龄组分析,比较冠状动脉损伤组和冠状动脉正常组患儿结果有无差异性;第二部分,免疫年龄分组冠状动脉损伤的实验室因素分析:回顾性收集KD患儿实验室检查结果(同第一部分实验室检查结果项目),参考中国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成熟度的年龄分组将患儿分为0-6月组(≤6月),6月-1岁组(>6月,≤1岁),1-4岁组(>1岁,≤4岁),4-8岁组(大于4岁,≤8岁),分析不同年龄段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患儿实验室指标有无差异性。根据数据分布情况,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分析2组儿童中及2组儿童同年龄组别中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表达的差异。结果:1.共收集189例儿童,其中冠状动脉损伤组儿童60例(31.75%),冠状动脉正常组儿童129例(68.25%)。2.按全年龄组单因素分析发现,合并骨关节系统累及(P7.5天为KD合并CAL的独立危险因素。2.免疫年龄分组分析显示,0-6月KD患儿血尿素增高及NLR增高易出现冠状动脉损伤:1-4岁KD患儿IgA减少、CD3增高易出现冠状动脉损伤。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斑块破裂是心肌梗死、脑梗死和心衰等有极高致残率、致死率的心脑血管疾病(Cardio-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CCVD)风险事件主要诱因。单核源巨噬细胞参与AS病变的起始、进展、转归,是AS斑块的主要构成成分,并与斑块去稳定化密切相关。斑块的破裂风险曾经被认为由斑块中巨噬细胞总的数量决定,但最新的研究揭示该风险
植物的生长发育完全依赖于干细胞的维持与分化。茎尖分生组织(SAM)干细胞分化发育成植物地上部分的器官,地下部分根系则由根尖分生组织(RAM)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而枝干的横向生长则依赖形成层干细胞的分化。WUSCHEL(WUS),WOX5与WOX4蛋白分别决定了植物茎尖、根尖与形成层干细胞的功能。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面对环境胁迫的挑战,这些环境胁迫经常诱导包括过氧化氢(H2O2)在内的活性氧(R
目的:研究变应性结膜炎和青少年患者翼状胬肉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的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4年10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的38例(40只眼)青少年翼状胬肉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40例(40只眼)中老年翼状胬肉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人群均接受下列指标的观察评估:眼表疾病指数,泪河高度,泪膜破裂时间,视力,眼压,裂隙灯下翼状胬肉疾病的分期与分级,角膜荧光素染色,眼红
MoVTeNb氧化物是最具潜力的丙烷氨氧化制丙烯腈反应的催化剂。该催化剂的制备工艺和制备参数对其中的M1/M2相组成和丙烷氨氧化催化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在高温或高氧气氛下M2相的结构相对于M1相更容易被破坏,无法满足严苛的工业应用条件。而单独的M1相MoVTeNb氧化物催化剂(M1相催化剂)也可实现丙烷氨氧化制丙烯腈过程,也更适合于该过程高温高氧的严苛条件,但M1相催化剂表面的深度氧化活性位点
目的:本研究通过研究过表达/敲低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对肝癌细胞生物学影响,在体内外探讨LIF表达水平对肝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1.构建LIF基因的载体,将慢病毒感染LIF过表达肝癌细胞株培养增殖,研究细胞功能试验,比如Transwell、CCK8增殖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划痕实验,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等,分别检测过表达LIF对肝癌细胞
心音信号的分割与分类研究是心音信号的研究热点。一方面,通过对心音信号的分割可以获得其各个状态的信息,对心脏的健康状况作出初步评估;另一方面,针对心音信号分类的研究,分割是分类研究的重要突破口。隐半马尔科夫模型(Hidden Semi-Markov Model,HSMM)是一种常用于心音分割的模型,但该方法需要加入了各个状态的预测时间,且在长周期和不规律窦性心律的情况下会出现错误。深度学习的方法直接
乙炔选择性加氢催化剂是催化剂设计中具有挑战性的领域之一。几种催化剂的反应机制和结构功能研究已经有相关报导。在这里,我们报道了我们对Pd/ZnAl2O4催化剂的研究,与PdZn纳米粒子相比,这种催化剂对乙炔选择性加氢具有高活性和高乙烯选择性。在我们的工作中,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在ZnAl2O4尖晶石上制备了 Pd/ZnA12O4催化剂。研究了还原条件、Pd负载量和载体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由催化剂的表
近年来,随着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寡糖和糖缀合物在生物学上的重要作用逐渐被发现。合成和制备结构明确的寡糖和糖缀合物作为分子工具来满足生物学研究的需要,已成为了糖化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在寡糖合成中,由于糖基受体上存在多个羟基,且都可以作为糖基化偶联的潜在位点,所以无法避免的遇到如何控制受体偶联位点的问题。传统的方法是采用保护基策略;而利用受体羟基活性的差别,采用少保护或不保护的受体偶联策略(区域选择性
目的肿瘤的生成与生长和血管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目前已发现核受体亚家族 2F 组成员 2(nuclear receptor subfamily 2 group F member 2,NR2F2)与前列腺癌、结肠癌、乳腺癌、胰腺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与进展有关,并在胰腺癌、乳腺癌等多种动物模型当中表现出促进肿瘤中血管的生成。但在膀胱癌中的研究甚少。因此,该研究希望发现膀胱癌与NR2F2的关系,并从基因层
生物多样性持续下降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栖息地丧失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因素。目前,栖息地丧失与生物多样性下降的关系在物种层面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对种—面积关系及基于此基础上的物种灭绝率问题的探讨,但栖息地丧失在遗传层面的影响尚未阐明。本研究以濒危物种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的野生种群为研究对象,参照物种—面积关系的原理,在采集全部个体的基础上,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