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路运输作为我国交通运输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我国货物运输的主要承担方式。公路运输具有时间自主性、适应能力强、机动灵活性等特性,且公路路网密度大于铁路网和水路网密度,可提供“门到门”的短途运输,是区域之间经济联系的桥梁与纽带,对经济发展具有引导功能。同样,公路运输是依托区域经济发展起来的,但不同区域的经济特性存在差异,对公路货物运输需求在规模、结构、层次上也将产生差异。为了制定合理的区域公路运输规划,切实可行的区域运输战略,发挥自身引导经济发展的作用,应利用与公路货运相关的经济、设施可达性等指标开展区域划分研究,寻求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间的可达性水平相似的区域,从而根据不同区域的货运特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货运政策,能够为区域公路运输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本文以统计数据及公路货运活跃水平时间序列数据为研究基础,选取与公路货运相关的经济、设施和公路可达性等指标,通过构建空间聚类模型,对区域进行划分后分析区域公路货运特征。以Matlab编程软件和R语言为技术支撑,利用Matlab编写自组织映射模型(SOM)算法模型,R语言实现货运变化趋势相似性度量,以此为基础进行下一步的研究。首先,参考现有文献中所选取的指标,以数据可获得性、科学性、准确性为原则,选取指标后并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作为下一步研究的数据基础。再次,对选取指标进行筛选与剔除,通过空间自相关性、多重共线性等分析,获得空间上具有集聚特征及数据间不具有相关性的指标,进一步构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选取指标对公路货运相关数据的解释能力。然后,应用构建的聚类模型进行聚类分析,并结合区域划分相邻原则,初步分为九大类,但结果存在不符合划分原则的省份,进一步对产业结构做聚类分析后将特殊情况的省份进行归类。为了验证特殊省份归类的合理性,采用动态时间规整DTW算法,对其及相邻省份的货运活跃水平变化趋势进行相似性度量,进一步证明了特殊省份归类的合理性,最终得到七大经济区域。最后,基于区域划分分析区域公路货运特征,从公路货运分布情况及影响区域公路货运因素大小入手进行了分析,并最终给出相应的货运发展建议,可为不同区域制定未来公路货运发展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