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意在对整个三峡诗歌进行文化解读。三峡之所以成为诗歌富矿,文化因素不可或缺。文中把地理、人文、历史三峡和三峡诗歌联系起来,陈述诗歌中所表现的三峡地理,名人荟萃、历史悠久,民俗浓郁等文化内涵,揭示出地理三峡和人文三峡是古代三峡诗歌直接的描写对象,从三峡诗歌中可见出三峡风貌和三峡文化。在对整个三峡诗歌进行宏观掌握后,再对作品中出现的三峡意象家族进行文化解读,阐述出其地理渊源和文化意蕴,从而解析出三峡意象经久不衰的原因。而三峡意象的经久不衰又是三峡诗歌生命力强的另一原因。
全文分三个部分:在第一章里,界定了本文所涉及的地理三峡范畴是以长江三个峡谷地带为核心的总面积为11万平方公里的地带;并指出最早关于三峡的文学作品是屈宋的辞赋,考证了“三峡”之名的由来,“三峡”之名始见于西晋左思的《三都赋》中,而当今定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为三峡是清代才有的定论,并对本文所研究的三峡诗歌进行了界定,陈述了历代三峡诗歌的状况。
第二章对三峡诗歌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全面分析,认为在整个古代三峡诗歌里,全方位地再现了三峡的多种文化特征,“天的三峡”里阐述了鬼斧神工、天造地设的三峡、是三峡诗歌直接描写的内容和对象,是三峡诗歌产生的直接因素,西控东连的三峡又是众多诗人、商人等云集三峡的重要原因,使得三峡诗歌创作主体得到壮大;在“人的三峡”一节里,又揭示出三峡有史以来就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文化的时空舞台,人化三峡的内涵更加丰富。连绵烽火的三峡历史,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和历史名人,让众多诗人吟咏感叹,激发起诗人们的创作灵感,而民俗浓郁的“俗的三峡”,让三峡诗歌得到了来自民间的滋养,传遍大江南北的竹枝词就是三峡诗人拟作民间歌谣而成,民间的滋养是三峡诗歌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
第三章对三峡诗歌中出现的经久不衰的三峡意象家族进行了文化解读。通过对巫山、云雨、猿声意象用法的列举,说明了三峡意象家族在古代文学史上是如何的枝繁叶茂,并阐述了这些意象情感凝定的过程,进而从地理渊源和文化意蕴两个角度阐明这些意象在文学史上反复出现,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三峡意象的繁荣更是三峡诗歌层出不穷,经久不衰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