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八景

来源 :中央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m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潇湘八景—宋代地域性山水风格研究》为研究对象,对两宋时期“潇湘八景”的产生及内在文脉图像脉络,不同时期不同艺术创作者对这一“母题”不同的表达,以及“潇湘八景”横跨宋代这个特殊时代与新儒家主义的结合及其意义,文学情怀的追溯,图像意义的隐喻,空间规律的遵循等问题进行集中探讨。本文的研究发现,“潇湘八景”这一作品群跨时较长,所涉范围涵盖东亚文化区域,参与其间的画家较多,且画家所属阶层也较为多样,但其共同点是遵循“潇湘八景”所涉的诗意命题和各自运用这些诗意命题进行自由组合,这些组合的特点遵循着自董源以来“南方”地域性视觉创造,这种视觉创造遵循着以董源为主的几件可靠作品提供的信息,这些信息指向地域性山水风格的“源代码”。其中一脉由宋迪—王洪—马远—夏圭指向董源、巨然,甚至更为广大的北宋传统;另一脉由米芾—米友仁—牧溪—舒城李氏指向董源、巨然。这两条线索关于“潇湘八景”中“潇湘”的地域性在山水中有不同内容呈现,当然本文也涉及对郭熙《树色平远》和赵斡、王诜等人的作品分析。对这些作品群的分析是想通过比较研究,找到有关“士大夫”们是怎样依据中国更为深远强大的文化资源,达到创作者对宇宙秩序的认识,以此作为山水文明形态的精神依托,从而揭示“潇湘八景”作品群创作的内在动力与文化逻辑。山水画的文明形态相对于其他文化文明形态更为年轻,山水所依赖的文化资源相对丰富。用“地域性”的概念知识来诠释山水画的文明也是遵循着在这块“地:域”上更为综合的文化脉络。无论是通过“地域”承载的所有文化生发的实体空间,还是通过携带了这一特定“地域”性文化特性的实体空间反作用于新的文化内容上,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恰恰是关于这一问题诠释的开端”。
其他文献
目的:本课题通过研究大黄芒硝敷脐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口服琥珀酸普芦卡必利对比,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差异,并评估两组疗法的临床疗效
《左传》作为《春秋》三传之一,乃古文经学之代表,在中国古代学术史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其经义、史体而文用的特点,它对中国古代经学、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