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广泛的地理分布和多样化的寄主范围。真菌病毒可以引起植物病原真菌的弱毒特性,具有防治植物真菌病害的潜力。核盘菌中存在丰富的病毒资源,利用弱毒相关病毒防治核盘菌,是菌核病新的潜在生物防治策略之一。本研究通过筛选核盘菌异常菌株,利用高通量测序等技术对核盘菌携带病毒多样性进行分析,获得了以下研究结果。对采集自湖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1800份核盘菌菌核进行纯培养,筛选获得菌落形态异常的菌株125株。生物学测定结果显示筛选的大部分菌株生长速度缓慢,致病力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125株异常菌株中携带的病毒种类丰富,且多数为未曾报道或分类地位不确定的新病毒。病毒核酸类型有正单链RNA(+ssRNA)病毒、负单链RNA(-ssRNA)病毒、双链RNA(dsRNA)病毒、单链DNA(ss DNA)病毒,其中ss RNA病毒占80%,dsRNA病毒占18%。除裸露病毒科病毒外,共获得78个病毒单一序列信息,隶属于19个已知病毒科和未分类病毒科。菌株230气生菌丝发达,不产生菌核,油菜叶片上不形成病斑,是一株典型弱毒菌株。从中发现了一个新的多股负义链RNA病毒,命名为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Mirafiore lettuce virus–like(SsMi LV)。SsMi LV-RNA1基因组为7832 nt,包含两个推定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ORF2编码一个分子量为269KD的假定蛋白,该假定蛋白具有RdRp保守结构域。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病毒是蛇形病毒科的新成员,但在遗传进化上与已报道的蛇形病毒科(Ophioviridae)病毒存在一定遗传距离,与真菌立枯丝核菌中发现的真菌病毒聚成一簇。据此研究结果,建议将蛇形病毒科分成两个不同的属,一个寄主为植物,另一个寄主为真菌,以便更好地区分不同病毒的特点。弱毒菌株767生长速度缓慢,产生黄色色素,不形成菌核,致病力丧失。初步研究发现菌株767含有一种新型RNA病毒,命名为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Norovirus(SsNorV),其RdRp与Bat norovirus具有24%相似性。SsNorV的基因组为11024 nt,编码两个ORF,含有一个RdRp保守结构域。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该病毒与星状病毒科聚成一簇,但独立形成一支,建议以该病毒为模式种建立一个新的病毒属。SsMiLV和SsNorV可以通过菌丝接触进行水平传播,但SsMiLV仅可以传播到菌株1980中,且传播效率很低仅为5%;而SsNorV可以传播至Ep-1PNA367和1980中,且传播效率较高为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