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方式对桑树生长的影响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ameimaru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桑树品种龙桑一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量(NO:0kg/hm2,N1:105kg/hm2,N2:210kg/hm2,N3:315kg/hm2,N4:420kg/hm2,N5:525kg/hm2)和不同施氮方式(距桑树根部10cm、20cm、30cm的穴施和距根部20cm的15cm深环施,分别用T10、T20、T30、Th表示)下龙桑一号的生长和生理特性,结果如下:   1、施氮量试验中,龙桑一号的条数、条长、条直径和单株叶片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N2~N5处理均与对照处理差异显著。在叶柄长、叶柄直径、叶片长、叶片宽和叶面积的测定中,不同施氮量对供试品种中上部叶片的影响较明显,N2~N5处理在多数情况下都高于对照处理,并随着施氮量升高大体呈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供试品种的生物量在N3处理下差异最为显著。单株产叶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升高至N4后有所下降,N2~N5处理均与对照差异极显著,但N3~N5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通过计算得出的龙桑一号的每公顷产量在N4处理值最高,为30052kg/hm2,而N3处理的每千克N肥增产量最高,为53.51kg。N3和N4处理的桑树产生的净收入相差不大,分别为10570元和10750元。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N3、N4、N5处理与对照差异显著。不同施氮量对可溶性糖含量的促进作用在测定前期较明显,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对叶片内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影响很小,虽然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但是差异不显著。供试品种全氮和全磷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高升至N3处理后又下降,说明N3处理对供试品种的全氮和全磷含量促进作用最大,施氮量过高反而降低了供试品种对N、P的吸收作用。   2、施氮方式试验中,供试品种的单株条数、条长、枝条直径和单株叶片数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T20和Th处理的值明显高于另外两种处理,且T20处理的值为最高,但与Th处理的差异不明显。T20处理对不同叶位的叶柄长、叶柄直径、叶片长、叶片宽和叶面积的促进作用也最大,T30处理的促进作用最小。Th处理对供试品种叶片鲜重、干重和单株产叶量的促进作用最大,但与T20处理差异不显著。计算得出的不同施氮方式间桑树的每公顷产量也有很大差异,T20处理和Th处理的每公顷的产量远远高于对照处理,增产率分别为64.26%和65.22%。供试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在T20处理下为最大值,但是与Th处理差异不显著,与T10处理的差异也不明显。可溶性蛋白含量在T20处理下最高,但是各处理间差异不大。不同施氮方式对供试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影响。T20和Th处理对供试品种的全氮含量在测定初期的促进作用较明显,与T10和T30处理差异显著。但是随着时间的增加,T20和Th处理与其他两种处理差异不显著。T20和Th处理之间差异一直不显著。Th处理对供试品种全磷含量的促进作用最大,与其他三种处理差异显著。
其他文献
鄂东南年降水量充沛,但是季节性干旱较严重。干旱不仅限制了作物对水分的吸收,同时也降低了土壤磷的有效性。红壤是鄂东南的地带性土壤,具有强大的固磷能力。为解决红壤干旱引起的磷的有效性降低的问题,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大多单从提高土壤抗旱能力或磷肥有效性的角度出发。本研究试图在提高土壤保水能力的基础上同时提高磷肥的有效性。本研究以鄂东南的红壤为主要试验材料,试验设计为:对照(CK,土壤中不施加磷肥和保
<正>一、选帖自作主习书选帖,最好"自己作主"。选择几家范本,放在一起对照,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家一派来学来练。比如学楷书,就从欧阳询的《九成宫》、颜真卿的《多宝塔》、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