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宪政文化比较研究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89546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文化的概念出发,逐层深入到宪政文化的概念。通过对中西宪政文化生成历史的回顾,归纳出各自宪政文化的特点。西方的宪政文化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就开始孕育,在经历了中世纪的蛰伏和萌发后,终于在立宪主义时代开出了灿烂的宪政文化之花。西方宪政文化的这一形成发展历程延续了几千年,始终没有中断,这是一个自然生长的过程。基督教的幽暗意识是西方宪政文化的文化根基,也决定了西方宪政文化的文化心理和思维模式。契约理念深植于西方的社会生活中,成为西方宪政文化的逻辑起点。对人的关注是西方宪政文化的内核。政治权力多元的传统是西方宪政文化分权与制衡机制形成的现实基础。法治文明的源远流长,是西方宪政文化的实证标志。同西方不同,中国的宪政文化发展历程是从引进西方的宪政制度开始的,其始终受到“富强为体,宪政为用”这一宪政文化模式的制约。乡土中国与现代文明社会在价值观念、规范体系、行为模式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使两种文化在中国宪政的推进过程中不断产生碰撞、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宪政文化在许多方面进行了无情的消解。后发外生性是中国宪政文化的总体特点。通过对这两种路径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启示:要避免“西方中心论”的消极影响;坚定不移的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培育宪政文化发展的物质土壤;继续推进法治进程,建设法治国家;注重对宪政文化要素的培育。
其他文献
2020年9月14日,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忠在工商物价大厦会见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理事长林武一行,双方就推进大湾区圳品标准等事宜进行了深入
目的观察益气润肠通腑法治疗气虚肠燥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病例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益气润肠通腑中药(茶油润肠合剂——
叶燮是我国清朝康熙初年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在他的《原诗》和其他的一些理论文章中,叶燮批判了明清诗坛上出现的各种错误的文学主张,建立了以崇正主变为中心的文学变化发展观
近来,我国的考试种类纷繁多样,考试的次数也逐年增加。仅教育学历类考试就超过20种,外语类考试的种类据粗略统计已有23种,其它包括职业资格、公务员、计算机等方面的考试种类不计
高中生物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尤其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革新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于自身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审视和评估,从而多方面提高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