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茶茶褐素主要化学成分的分离及结构鉴定

被引量 : 15次 | 上传用户:chenhuiww060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云南普洱茶茶褐素为研究对象,通过有机溶剂萃取,甲醇分级,柱层析分离纯化,薄层层析制备,制备色谱分离,对普洱茶茶褐素主要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酸降解对普洱茶茶褐素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为进一步阐明茶褐素分子结构提供了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微生物发酵生产的普洱茶,其茶褐素含量以及茶褐素中蛋白质、多糖、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都有明显差异。2.依次通过有机溶剂萃取,乙醇沉淀以及甲醇分级可以对茶褐素进行有效地分离以及纯化。使用不同浓度的甲醇/水溶液对茶褐素进行分级,其中以60%甲醇水浸出物和水不溶物得率最高,分别为25.59%和32.36%。对不同浓度的甲醇/水溶液分级得到的茶褐素进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结果表明60%甲醇水溶液得到的茶褐素的吸收值普遍高于其他分级产物。3.应用硅胶粉(100-200目)作为填料可以有效的对茶褐素进行分离纯化,采用不同浓度的甲醇/水溶液梯度洗脱可以把茶褐素分成若干部分,其中以60%甲醇水溶液得率最高,约占总得率的50%左右。4.把经过硅胶柱层析后的60%甲醇水洗脱样品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该样品为多羟基物质,含有烷基、羧基及苯环。对该样品进行单糖、氨基酸以及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该样品中主要的糖单位为葡萄糖;其氨基酸含量为3.53%;其中C元素含量为34.21%,H元素含量为5.34%,N元素含量为1.15%,S元素含量为0.32%。5.通过稀盐酸对茶褐素中水不溶部分进行酸解,酸解产物应用薄层层析和高效液相分离纯化后得到一化合物。对该化合物进行质谱以及核磁共振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可能为C3H8Na2O9P2.。
其他文献
选址是始皇陵修建之前首先要确定的问题;定址于骊山北麓后对这一地区的规划控制是建陵的关键。本文认为始皇陵设立于骊山北麓首先基于近祖陵的考虑,其次是从墓葬位次礼仪与现
介绍了曲线拟合的最小二乘原理和MATLAB曲线拟合的方法,并通过实例说明了多项式拟合和既定函数拟合的Matlab实现过程。
目的:分阴虚血热、瘀热内阻、脾肾两虚三型论治月经淋漓不净,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患者按年龄段分为青春期、生育期、更年期3个组进行辨证论治,观察其年龄与疗效的关
本论文以普洱茶和三七皂甙为原料,提取普洱茶有效成分与三七皂甙两者配伍研制普洱茶三七含片,并研究其辅助降血脂作用。主要结果如下:1、普洱茶提取物的制备以茶多酚作为普洱
<正>爱无大小贵贱之分,企业并不是只能通过轰轰烈烈的大型公益事件对爱进行诠释,企业于日常之中组织各种微公益活动,更能影响大家的公益意识,唤醒社会的公益思维方式和生活方
糖尿病作为目前全球性的疾病之一,其高发病率及高致残率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糖尿病的相关并发症在前期就已发生。因此,如何在糖尿病的发病前期就对其进行相关干预以达到扭
隋代、唐代前期至唐代后期,舍利瘞埋空间中世界图像发生显著变化。其原因是不同的舍利信仰经典导致舍利崇拜形态的差异,因此隋唐时期舍利瘞埋空间的建筑和图像程序也相应变化
本研究以高粱、冬小麦为试验对象,采用盆栽方式,利用前人研究有机肥对土壤—高粱系统中重金属污染的环境效应试验(已完成重金属和第一次有机肥的施入)后的土壤,研究了不同外
随着叠前地震数据处理技术及叠前偏移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国内外定量AVO技术的快速发展。本论文研究就是基于叠前AVO技术理论,探索研究一种叠前地震直接弹性反演的方法。本论文
世界遗产是人类共同享有的财富。本文通过世界遗产对于青少年的重要性、世界遗产及世界遗产的内涵、世界遗产的开展方式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对青少年进行世界遗产教育,必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