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3.0T MRI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定量参数在评价胶质瘤的术前分级及浸润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北京解放军空军总医院2014年4月-10月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胶质瘤患者21例,将其按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的方法将患者分成三组:WHOⅡ级5例,WHOⅢ级9例,WHOⅣ级7例,术前均行常规MRI平扫,T1增强扫描及DTI检查。采用Functool 4.5软件后处理获得各向异性分数(FA)图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并测量肿瘤实质区、坏死囊变区、瘤周水肿区、及正常白质区4个感兴趣区的FA值、ADC值。运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同一级别胶质瘤的肿瘤实质区和正常白质区(对照区)的FA值、ADC值;不同级别胶质瘤实质区的FA值、ADC值;同一级别胶质瘤的不同感兴趣区的FA值、ADC值分别进行t检验,分析其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及其与肿瘤侵润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FA值、ADC值对评价胶质瘤分级的意义FA值、ADC值在同一级别胶质瘤实质区和正常白质区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肿瘤实质区的ADC值在WHOⅡ级组、WHOⅢ级和WHOⅣ级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肿瘤实质区的FA值在WHOⅡ级组分别与WHOⅢ、WHOⅣ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WHOⅢ级和WHOⅣ级组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2.FA值、ADC值对评价胶质瘤浸润程度的意义。WHOⅡ级组中的肿瘤实质区和瘤周水肿区,肿瘤实质区和正常白质区,瘤周水肿区和正常白质区之间ADC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HOⅢ级组中的肿瘤实质区和坏死囊变区、瘤周水肿区、正常白质区之间ADC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HOⅣ级组中的肿瘤实质区和正常白质区之间ADC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A值在同一级别胶质瘤中由肿瘤实质区向外依次呈递增趋势,最大增幅出现在瘤周水肿区和正常白质区。正常白质区与肿瘤实质区、坏死囊变区、瘤周水肿区的FA值分别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而肿瘤实质区、坏死囊变区、瘤周水肿区之间FA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DTI定量参数的测量对评价胶质瘤的分级有一定的价值,FA值在高、低级别胶质瘤间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ADC值可以一定程度反应胶质瘤的生物特性,在术前预测胶质瘤等级中的价值更大。2.DTI定量参数的测量对评价胶质瘤的浸润程度有一定价值。ADC值对评价胶质瘤的浸润性的研究价值尚有争论;FA值只能量化区分肿瘤区和正常白质区,不能区分肿瘤实质区、坏死囊变区、瘤周水肿区。异常的FA值可以量化肿瘤的浸润程度,但不能作为分界标准且不能证明肿瘤的浸润,因为FA值不能肯定肿瘤和水肿的区别。3.FA图可以与常规MRI图像形成对比,显示肿瘤侵犯脑组织的程度;同时可以清晰立体的显示肿瘤与周围白质纤维的空间解剖位置关系,评价白质纤维束的受侵情况,对术前手术方案的制定和手术预后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