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目前普遍认为“氧化修饰”假说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主要机制。已有大量的研究证实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包括损伤内皮细胞、炎症反应、泡沫细胞形成、不稳定斑块破裂等,而且在NCEP ATPⅢ指南中已将降低LDL-C作为冠心病预防和治疗的一个重要目标。一项研究通过测定冠心病人群中的ox-LDL水平,计算其氧化比率,发现ox-LDL及其氧化比率包括ox-LDL/TC、ox-LDL/HDL、ox-LDL/LDL均是可以用来识别冠心病的标记物,且ox-LDL/TC>7.61时,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明显增加。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C-CoA)还原酶抑制剂即他汀类药物被认为是降低LDL的一线用药,许多大型临床试验证实了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人群中能显著降低血浆LDL水平,从而降低冠心病的风险。目前关于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研究目的:
本研究通过测定冠心病人群: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非冠心病人群(正常对照组、高脂对照组)的ox-LDL水平,计算其比值(ox-LDL/TC、ox-LDL/HDL、ox-LDL/LDL),比较了ox-LDL及其比值在诊断冠心病方面的预测价值。并通过对冠心病患者的预后进行回归分析,发现ox-LDL及其比值在预测冠心病患者预后方面的价值。另外通过对他汀类药物治疗前后的比较,观察他汀类药物对血脂包括ox-LDL及其比值的作用。
材料与方法:
1.研究人群:入选范围:2006年8——2007年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医学部住院病人和体检中心体检人群。共有病例数348例:其中AMI组78例,UAP组78例,SAP组62例,正常对照组54例,高脂血症对照组76例。所有入选者在第一次抽血检测ox-LDL前均未接受过他汀类药物治疗,病例组中有207例病人入院后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部分病人在入院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绝大部分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20-40mg/d)后两周左右抽血复查ox-LDL及各项血脂指标。
2.入选标准:入选的病例组患者严格按照冠心病诊断标准。正常对照组为排除冠心病、周围AS、高脂血症、严重肝肾疾病或卒中史的体检中心部分体检人群,高脂血症对照组选择在上述基础上LDL-C>3.62mmol/L或总胆固醇(TC)>5.7mmol/L的病例。
3.ox-LDL的测定:(1)原理: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单抗4E6)。(2)样本的留取:与空腹血脂同一天静脉采血,3ml加入干燥试管中,摇匀,分离血清,-80℃冰箱保存,于2月内测定ox-LDL。(3)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4.其余指标的测定:(1)BMI:人体参数测定身高、体重:入选者脱鞋免冠、穿单衣测量,分别以cm、kg为单位记录,精确度分别为0.1cm和0.1kg。BMI=体重(kg)/身高<2>(m<2>)。(2)基线资料的收集:所有入选者常规记录年龄、性别、吸烟史、既往糖尿病、高血压史。(3)入院第二天常规静脉采血检测血脂,同时抽血检测ox-LDL。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入院抽血检测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浓度时,同时抽血检测ox-LDL。部分病人在入院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后两周左右抽血检测血脂及ox-LDL水平。(4)根据冠脉造影的结果,将一支或多支主要冠脉狭窄≥50﹪作为阳性结果。统计: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统计软件SPSS11.0进行处理分析。
结果:
1.基线资料
共收集病例348例,其中SAP组62例,UAP组78例,AMI组78例,正常对照组54例,高脂对照组76例。五组在BMI、TG和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而在年龄、吸烟史、TC、LDL、HDL、apoAl、apoB方面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各组的ox-LDL、ox-LDL/TC、ox-LDL/HDL、ox-LDL/LD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高脂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高脂血症对照组ox-LDL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SAP组、UAP组和AMI组之间比较可以发现,ox-LDL、ox-LDL/TC、ox-LDL/HDL、ox-LDL/LDL在AMI组最高,UAP组其次,SAP组最低,且ox-LDL、ox-LDL/TC、ox-LDL/HDL在三组之间的这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而ox-LDL/LDL在SAP组和UAP组无明显差异。
2.ox-LDL与血管狭窄程度的关系冠心病组共218例,其中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有102例。根据冠脉造影的结果将病例组分为无血管病变、一支血管狭窄、两支血管和三支血管狭窄四组,ox-LDL及其比值在血管造影正常组小于血管病变组,但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亚组分析
病例各组根据患者是否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再分为四小组,统计结果显示各亚组在ox-LDL及其比值方面均未见明显差异。
4.ox-LDL及其氧化比率在不同吸烟程度、不同级别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中的差别在各级高血压患者之间、不同吸烟程度患者之间以及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之间的比较可以发现,ox-LDL及其氧化比率在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别。
5.ox-LDL及其比值与血脂、年龄、性别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无论是病例组还是对照组,ox-LDL水平与性别、BMI、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冠心病危险因素均无关,与TC、LDL水平也无相关性。在病例组,ox-LDL与年龄呈轻度正相关,而与HDL呈轻度负相关,在对照组中无此相关性。病例组ox-LDL/TC、ox-LDL/HDL、ox-LDL/LDL与年龄轻度正相关,与性别、高血压、糖尿病、BMI、吸烟等危险因素无关。
6.ox-LDL及其比值的诊断价值通过ROC曲线分析可以得出,ox-LDL、ox-LDL/TC、ox-LDL/HDL、ox-LDL/LDL和apoAl/apoB、apoAl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7、0.793、0.800、0.821、0.653、0.608(P<0.001),而TC、LDL、HDL的曲线下面积均小于0.50(P<0.001)。apoAl的变异程度最低。
7.ox-LDL对预后的影响本试验冠心病组共有218例,其中冠心病死亡患者11例。对病例组患者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x-LDL/HDL与短期预后有相关性,而TC、TG、HDL、LDL、apoAl、apoB、糖尿病、高血压与预后均无明显相关性。
对已确诊为冠心病的161例患者进行16个月的随访。到随访结束时冠心病死亡7人,发生心血管事件包括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共42例, 61位患者无明显不适,由于联系电话错误导致失随访51例。对冠心病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ox-LDL/LDL与预后相关(P<0.05),其OR值为1.063(95﹪CI 1.007-1.024)。而年龄、TC、HDL、LDL、ox-LDL、ox-LDL/TC、ox-LDL/HDL、apoAl/apoB与死亡无明显关系。
8.他汀类药物的疗效观察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TC降低了22﹪,TG降低了1.5﹪,HDL降低了12﹪,LDL降低了29﹪,ox-LDL降低了38﹪,ox-LDL/TC下降了21﹪,ox-LDL/HDL降低了23﹪,ox-LDL/LDL降低了15﹪,apoAl/apoB升高了14﹪。由配对t检验可以得出,他汀类药物治疗前后,TC、HDL、LDL、ox-LDL、ox-LDL/TC、ox-LDL/HDL、apoAl/apoB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由pearson相关分析可以得出,ox-LDL的降低与TC、LDL、HDL的降低无相关性。
结论:
1.ox-LDL、ox-LDL/TC、ox-LDL/HDL、ox-LDL/LDL在冠心病患者明显升高,而且在SAP组、UAP组和AMI组中,ox-LDL及其比值逐渐升高。ox-LDL及其比值与粥样硬化密切相关,且他们与冠心病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2.冠心病组的ox-LDL水平与性别、吸烟史、BMI、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无明显相关性,与年龄轻度正相关,并且与TC、LDL水平无相关性,与HDL轻度负相关。ox-LDL/TC、ox-LDL/HDL、ox-LDL/LDL与年龄轻度正相关,与性别、高血压、糖尿病、BMI、吸烟等危险因素无关。
3.相对于传统的TC、LDL,ox-LDL、ox-LDL/TC、ox-LDL/HDL、ox-LDL/LDL以及apoAl/apoB、apoAl都是良好的可以用来识别冠心病患者的标记物,但apoAl/apoB、apoAl的变异性较小。
4.在冠心病患者中,ox-LDL及其比值有助于预后的预测。
5.他汀类药物治疗能明显降低血浆TC、LDL、ox-LDL及其比值,且ox-LDL的降低程度不依赖与TC、LDL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