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连续性动态观察婴儿眼球震颤综合征患者术后相关眼部参数变化特点,为临床上术后效果评估及合理安排患者术后随访时间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6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眼科诊断为婴儿眼球震颤综合征,并由同一眼科医师设计并进行中间带移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术后早期(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中期(术后4月-术后6月)和术后晚期均对患者行眼位、眼球运动、头正位双眼最佳矫正视力及代偿头位双眼最佳矫正视力、屈光状态、立体视、代偿头位扭转角、中间带位置、眼动仪等检查及计算扩大的眼球震颤视功能和中心凹注视时间。术后1天进行眼球运动及眼部切口检查。采用SPSS19.0软件对上述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MATLAB软件对NAFX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共17位符合标准的患者纳入本研究,男性:女性=11:6。平均随访时间为15个月(6-27个月),手术时平均年龄(±标准差)为7.24±1.89岁(5-11岁)。术后头正位双眼最佳矫正视力及立体视有统计学意义提高。术后患者代偿头位扭转角有统计学意义提高。患者中间带及第一眼位NAFX值和中间带位置,各眼位中心凹注视时间均较术前有统计学意义提高。6位患者出现手术效果回退,术前及术后早期中间带及第一眼位NAFX值与手术效果回退显著相关。NAFX值越低,越有可能出现手术效果的减退。平均手术效果回退时间位10±4.9月。4位患者在术后出现第二代偿头位,与术前存在复杂代偿头位有关。术后明显的第二代偿头位出现时间为9.6±5.37月。术后NAFX值出现增长,在峰值之后会有小幅度下降,但最终NAFX值均较术前提高。双眼最佳矫正视力,立体视,屈光不正及NAFX值与手术效果回退时间和明显第二代偿头位出现时间无明相关性。结论中间带移位术是治疗INS患者的有效手段。35%患者术后会出现部分手术效果的回退,与患者自身的NAFX值及术后早期立体视有关。NAFX值及术后早期立体视越低,越有可能出现手术效果减退。术前存在复杂代偿头位的患者,若手术仅解决一个平面的代偿头位,则患者术后会出现第二代偿头位及中间带。仅1位患者术后出现过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