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堆沤预处理提高稻草厌氧消化产气量的实验研究与机理探讨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hngfh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农作物秸秆产量丰富,每年大约会产生7亿吨秸秆。作物秸秆的特点是木质纤维素含量较高,而厌氧微生物的木质纤维素降解消化能力较弱,导致秸秆厌氧消化率低、产气量少,从而限制了作物秸秆生物气生产的大规模应用。 为了实现稻草的高效能源化转化,同时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出用厌氧消化后的消化液对稻草进行堆沤预处理的新方法,设计正交实验,考察温度、含水率、时间、消化液的MLSS对堆沤处理的影响,对堆沤预处理后稻草进行厌氧消化产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四个因素对堆沤处理影响都很重要,影响程度无显著性区别,得出堆沤预处理的最佳条件组合为:温度(30℃),含水率(90%),时间(10天),MLSS(1500mg/L)。 对堆沤预处理提高稻草厌氧消化生物气产量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对处理前后稻草进行木质纤维素含量的测定,对最优条件下的堆沤预处理后稻草进行了抽出物的测定和结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预处理能降解部分木质素和半纤维素,而对能被微生物利用产气的纤维素破坏则相对较小;堆沤预处理能一定程度地破坏木质素和碳水化合物之间的化学键及木质素的结构,生成更多的小分子或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且能去除部分树脂、蜡、脂肪等不利于稻草被生物利用的成分,从而提高了稻草的可生物降解性能。 对稻草经堆沤预处理后厌氧消化产生物气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从成本预算、产气效果、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分析表明通过堆沤预处理将稻草作为主要原料用于大规模的生物气生产是经济的、可行的方法,并且具有较好的现实推广意义。
其他文献
在我国的西部地区,大部分小城镇建设一直以来比较滞后,而与之配套的环境基础设施更加落后。在西部小城镇地区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环境基础设施将会具有深远的影响和良好的示
我国传统的党委机关报,又称为体制内报纸,它们以政治宣传为主、公费订阅为主,不参与市场竞争,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对报业的逐步渗透,以及媒体产业的不断变革,中国出现了这样一部分报纸:它们既注重社会效益,又注重报纸的商品属性,它们将报纸的采编与广告发行等经营性业务分离开来,把广告发行印刷这部分业务交给其他公司代理经营,或是成立自己的广告发行印刷公司,使这部分业务完全进行市场化运作、独立经营、自负盈亏,成为
氨基酸、二肽是重要的生物分子,在生物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作用,同时也是生命体中重要的基本配体,它们常与金属离子一起,共同在酶催化、生物膜物质运送等众多生物过程中起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