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中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的高速发展时期,处理好这一庞大群体的养老问题不仅关系到全民迈向小康步伐的速度,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然而,对于在老年人口中占有很大比例的农村女性老年人口来说,她们在其老年阶段受到年龄和性别双重歧视,处于弱势地位:一方面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现阶段的处于老年期的农村女性是遭受旧社会歧视最深重的一代,她们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经济上不仅脆弱,没有退休金和公费医疗,而且精神生活空虚,由于生育次数多、周期长造成她们的健康状况差,不如男性,丧偶比例高,独居情况多。更严重的是由于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使她们习惯了逆来顺受,具有强烈的依赖性等;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社会各个方面发生着强烈的变革,这种变革也深深的渗透到农村,然而,无论是在经济政治还是文化方面,最难适应这种变革的就是农村女性这一群体,这就使得农村女性这一群体需要更多的关注,当然,她们的养老问题毋庸置疑的应该作为关注的核心,文章基于这一系列背景,在前人对于农村女性养老问题较少研究的基础上,对于关中地区的农村女性养老问题展开了实证研究。文章以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陈炉镇的三个村为调查地,以社会性别理论、马斯洛需求理论以及社会交换理论为理论依据,通过对264名农村女性的有效问卷调查和对部分老年妇女的深入访谈,将农村女性在物质养老和精神养老两个方面的养老现状结合spss数据分析给与了描述与分析。接着,针对当前现状提出农村女性在养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传统养老模式面临重大的挑战、农村社区养老的薄弱、农村医疗保障水平较差,农村妇女健康问题堪忧、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健全、居住环境有待改善、精神文化生活贫乏、缺乏充分的精神慰藉和生活照料以及家庭矛盾普遍,人格尊严受到挑战等。最后,文章对于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的从现实和历史两个角度给与了分析,并且通过查阅资料,结合实际提出了一些改进农村女性养老水平的建议,这些建议包括将社会性别视角纳入农村养老政策的制定过程、加大农村社区建设,完善农村社区养老功能、健全家庭养老功能,提高家庭养老质量、加强农村子女道德教育,大力倡导尊老敬老风尚、动员民间慈善力量,做好公益养老帮扶以及学习外国先进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