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CrNiMo7-6齿轮钢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和风电领域。本论文研究涉及18CrNiMo7-6齿轮钢中的带状组织特征描述以及探索减轻或消除带状组织的有效方法。实验用钢锭试样和锻造毛坯试样均由江苏某锻压公司提供。论文研究了高温均匀化退火、正火和高温回火对带状组织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O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带状组织的形貌特征,利用EDS能谱仪分析了钢中主要合金元素C、Cr、Mn、Si、Ni和Mo的分布情况,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了热处理后组织中物相的变化,使用显微硬度计测试了热处理前后显微组织的硬度分布并进行了对比,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机研究了冷却速度以及在平行于带状组织方向上进行压缩变形对带状组织的影响,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铸态钢锭试样中存在着严重地一次带状组织。根据国标GB/T 13299-91其评级为34级,根据美国ASTM.E1268-2001标准评级为3.897。其中,珠光体带的带宽为75300μm,平均带宽为225μm,平均带长为800μm,带的长宽比为3.55,珠光体区域的平均比例为55.3%。一次带状组织中主要偏析元素为C与Cr,其次为Mn与Mo,Ni与Si基本上没有偏析。钢锭在冷却凝固过程中产生的枝晶偏析是导致一次带状组织形成的主要原因。锻态试样中存在着更为严重地二次带状组织。根据国标GB/T 13299-91其评级为4.5级,根据美国ASTM.E1268-2001标准评级为4.13。其中,珠光体带宽为40270μm,平均带宽为160μm,平均带长为800μm,带的长宽比为5,珠光体区域的平均比例为67.8%。二次带状组织中主要偏析元素为C,其次为Cr、Mn,其它元素Si、Ni和Mo没有明显的偏析。锻造组织中仍然存在着成分偏析以及锻后的缓慢冷却有利于C元素在奥氏体中的扩散和先共析铁素体的生长是导致二次带状组织形成的主要原因,而锻压过程中发生动态再结晶导致晶粒细化有利于先共析铁素体晶粒形核和锻压加工加重偏析带的方向性有助于二次带状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在1200℃1300℃高温均匀化退火均可有效地减轻锻态试样中的二次带状组织。720℃高温回火可进一步降减轻带状组织。并且,回火保温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850℃正火处理后组织转变为粒状贝氏体组织+少量的残余奥氏体+少量的未溶碳化物,带状组织基本上被消除。720℃回火后组织为粒状铁素体+少量的M3C碳化物,硬度进一步下降,带状组织进一步减轻。并且,回火保温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950℃奥氏体化后以0.2k/s或0.5k/s的冷却速度冷却至600℃获得的组织均为针状贝氏体+粒状贝氏体+少量的未溶碳化物。加快冷却速度可以有效地抑制先共析铁素体的析出,从而,抑制带状组织的出现。压缩变形可以减弱或消除带状组织,并且,压缩变形量越大效果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