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治疗髋关节疾病的一种成熟手术方式,其疗效深受广大骨科医师和患者的认同。时代在进步,医师和患者的要求也在提高,以追求更好更快的术后疗效以及更少的并发症为目的。THA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假体松动、脱位、感染、假体周围骨折等,其中关节假体脱位,对于骨科医师和患者而言都是灾难性的并发症。假体脱位不仅使病人的生活质量大为降低,而且还伴随髋部肿痛、关节活动受限,这样导致患者卧床时间延长,特别是老年患者,并发症随之而来,如褥疮、坠积性肺炎、肺栓塞等。髋关节的运动有内收、屈曲、以及内旋活动,当出现上述活动时,髋部假体颈部会与髋臼前缘撞击,加上术中破坏导致的后方结构不稳,其后果是导致股骨头假体从髋臼内衬中移位脱出,这就是髋关节假体脱位的机制,其中术中切除后方关节囊是导致后方结构不稳的重要原因。目前国内外在外侧或后外侧入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切除后方关节囊、破坏关节囊韧带而不予以修复的现象非常普遍,这样做的后果,会破坏髋关节后方结构的稳定,导致术后髋关节不稳,这所造成的一些列并发症,已经日渐引起临床骨科医师的注意。有相关研究报道称,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如能加强后方关节囊的修复,重建后方结构,则可以明显增加髋部后方结构稳定,减少术后假体脱位的概率。正因如此,有效的防止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脱位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于维持关节周围软组织张力和动力之间的平衡。然而,临床上许多骨科医师常规切除后方关节囊,认为这样可以更好地暴露术野,方便操作。有学者认为术中关节囊缝合修复后失败率高,术后脱位与后方关节囊是否缝合修补并无明显相关性。基于此,目前对于THA术中是否需要修复后方关节囊尚未达到共识,且以随机对照试验为主的相关循证医学文献鲜有报道,本研究中笔者旨在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THA术中修复与切除后方关节囊对术后疗效的影响,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修复与切除后方关节囊的疗效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的英文数据库包括: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文数据库包括: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ed)、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检索日期至2018年3月,搜集关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修复与切除后方关节囊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严格的评价,然后提取数据资料,采用Rev Man 5.3数据统计软件运算。结果共纳入6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共703例手术。使用改良后的Jadad评分标准,偏倚风险评估为中等。Meta分析显示,关节囊修复组可有效减少术后出血(P=0.003)及患髋脱位发生率(P=0.02),手术时间(P=0.70)、术中出血(P=0.15)、关节功能Harris评分(P=0.82)及优良率(P=0.5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全髋关节初次置换术中修复后方关节囊可有效降低术后髋关节脱位风险,且可减少术后出血,促进早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