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革”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史无前例的灾难,“顽主”就是在这场民族灾难影响下的一代人,“文革”击碎了他们的理想,改变了他们的人生方向,以致于到“文革”结束后,这一独特的群体仍然不能与主流社会合拍,他们像是一群“另类”人物,操持着一套独特的话语方式,性格乖张,行为独特。王朔就是在这一独特的历史转型期出现的一名作家,他将关注的目光投向“顽主”这群独具个性的人物身上,开始思索和描绘这群个体生命的生存方式和价值意义。本论文写作之前,对以前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及相关资料进行了认真的查阅和梳理,试图从更为详细的微观角度对“顽主”这一群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进行更为系统准确的论述。本论文包括绪论、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内容。绪论部分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1)、“王朔热”现象及其王朔的文学、影视创作状况。(2)、国内外对“顽主”人物身份研究的概况。正文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各研究者对“顽主”的解读和对“顽主”身份的认定。本章主要总结了以往研究者在“顽主”身份价值上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同时,对“顽主”的身份价值从多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化认定。第二章,“顽主”产生原因的多元化。本章主要论述了“顽主”产生的原因,“顽主”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其原因是复杂的:有时代的因素,也与作家自身和当时的文化语境有关。第三章,“顽主”在语言和行为方式上的特征。在中国当代文坛,“顽主”是作为一类别具个性的独特人物形象出现的,这种独特之处突出体现在“语言”方式和“行为”方式两个方面。第四章,王朔小说中“顽主”的类型和性格的矛盾性。王朔笔下的“顽主”表面看似诙谐、调侃、玩世不恭,但是在这些类似的性格特征之下,“顽主”的类型还是存在很大差异的。同时,“顽主”的内在性格也充满着矛盾。第五章,王朔小说中“顽主”的身份价值。本章从四个方面对“顽主”身份价值的积极意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结语部分的主要内容:虽然王朔笔下的“顽主”人物的身份价值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但也不可否认王朔小说在“顽主”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和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