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MI)是危及人类健康的世界范围性问题。B型钠尿肽(BNP)的浓度变化可用来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预后。已有大量研究证实AMI后血浆BNP浓度与左心室重构的发生和程度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临床上BNP结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分析成为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重要指标。造血干细胞是一种具有多分化潜能和自我复制功能的早期未分化细胞,在特定的条件下可分化成为不同的功能细胞,形成多种组织和器官。外周血干细胞已在很大程度上代替骨髓作为自体移植的最主要干细胞来源。同时干细胞没有明确的形态学特征,目前大多数研究将CD34~+细胞视为干细胞,并以CD34~+细胞作为干细胞生物学活性与临床应用的源细胞。关于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情况,以及与其他相关指标的关系,人们了解的却不多,本试验对此进行了研究。目的观察心肌梗塞后外周血中CD34~+的单个核细胞动员以及变化规律,并进一步研究外周血CD34~+干细胞动员与血浆BNP、LVE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04-2005年间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各20例。使用流式细胞术观察不同时间段STEMI患者外周血中CD34~+细胞动员情况,测定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人员的CD34~+细胞数量。STEMI患者入院即刻利用美国博适-Triage(r)干式快速定量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诊断仪进行床旁测定血浆BNP,测定患者的LVEF。使用单因素回归分析来分析CD34~+细胞和血浆BNP、LVEF的关系,并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1.STEMI组CD34~+细胞数目在入院即刻、24h和7天时,都明显升高。CD34~+细胞数目在入院24h时达到高峰,然后逐渐回落,其数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SA组。2.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STEMI患者循环血中CD34~+单个核细胞与LVEF,BNP存在相关性。STEMI患者CD34~+细胞数量与LVEF呈明显正相关,与BNP呈负相关。结论STEMI患者外周血液循环中的CD34~+单个核细胞的数目明显增高,而CD34~+数量与LVEF呈明显正相关,与BNP呈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