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驳骨丹Gendarussa vulgaris Nees[Justicia geudarussa Burm.f.]及其类似品水蓑衣Hygrophila salicifolia(Vahl) Nees、大驳骨Adhatoda vasica Nees、大驳骨丹 Adhatod ventricosa(Wall.) Nees[Gendarussa ventricosa(Wall.) Nees],进行文献查考和生药学鉴别研究,弄清驳骨丹及其类似品的历史记载情况,建立相关的鉴别方法。 方法:通过本草考证及运用经典的四大鉴别法(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特征、显微组织结构和理化特征)对驳骨丹、水蓑衣、大驳骨和大驳骨丹等进行生药学鉴别研究。 结果:原植物鉴别:驳骨丹为小灌木,叶呈披针形,表面无短柔毛,茎圆柱形;水蓑衣为草本植物,叶披针形,表面被白色短柔毛,茎方形;大驳骨为灌木,节膨大,叶片卵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两面被灰白色柔毛;大驳骨丹为灌木,无毛,节明显,稍膨大,叶革质,椭圆形至长披针形。性状鉴别:驳骨丹与大驳骨丹无毛,驳骨丹叶披针形,大驳骨丹叶椭圆形;水蓑衣与大驳骨有毛,水蓑衣茎方形。显微鉴别:驳骨丹根次生构造不明显,皮层有气室;茎表皮细胞处晶细胞常见;可见皮孔。叶栅栏组织贯穿于主脉上方,上表皮外被角质层,有气孔、腺鳞,上、下表皮均含晶细胞;水蓑衣根皮层气室宽广;茎方形,表皮细胞处晶细胞常见;大驳骨根内皮层外侧石细胞1列,排列成环;茎类圆形,厚角组织内含晶细胞,内皮层外侧石细胞1列,排列成环,髓部宽广;叶主脉上部微凹;大驳骨丹根表皮外侧增厚,略有栓化,并视季节不同栓化程度不同;茎类圆形,表皮细胞内含晶细胞,内皮层外侧石细胞1列,排列成环。粉末中均含有钟乳体、石细胞、螺纹导管和具缘纹孔导管。理化鉴别:经GC-MS分析,在已鉴定出的挥发油成分各组分中,四种药共有的成分有植醇、α-榄香烯,及十九烷、二十烷、二十一烷、二十二烷、二十四烷等一些长链的烷烃。含量最高的成分,四种植物都是植醇。雪松烯是除大驳骨外其他3药的共有成分;植酮是驳骨丹、水蓑衣和大驳骨的共有成分;除水蓑衣含广藿香烯外,其它3种含有的是广藿香醇。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日光下检视,水蓑衣、大驳骨和大驳骨丹靠近前沿线处各有1个淡黄色斑点;紫外灯(365nm)下观察,驳骨丹可见6个斑点,水蓑衣5个斑点,大驳骨7个斑点,大驳骨丹6个斑点。紫外图谱显示驳骨丹与同科植物水蓑衣、大驳骨和大驳骨丹经过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乙醇和水提取后,在紫外光谱下测得最大吸收峰位和峰形,在同种溶剂下比较都不相同。 结论:弄清了驳骨丹及其类似品的历史记载情况,建立了相关的鉴别方法,并通成分预试、GC-MS和紫外分析等,为进一步研究其化学成分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