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及其“认同半径”的建构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777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天津、福建湄洲、汕头妈屿岛三地的妈祖信仰为田野考察对象,试图以妈祖信仰这一当代中国典型的民间信仰为例,探究信仰行动者对民间信仰的认同情况及其特点。本文首先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与方法,将妈祖信仰作为讨论中国民间信仰的一个典型研究对象,通过个案比较法呈现信仰行动者对妈祖信仰的认同及其信仰逻辑,研究影响信仰认同的要素及其内在动因。文章随后试图呈现并厘清本研究的三个核心概念:信仰认同、认同要素、认同半径。信仰认同即信仰行动者对信仰的认可与喜爱;认同要素即影响(包括促进或阻碍)信仰认同的因素;认同半径是本文提出的概念工具,用以串联认同要素并呈现信仰认同的层级关系。津、闽、粤三地的妈祖信仰分别以政府主导、官民共建和村落自治为特点形成了各自的信仰建构路径,并产生了不同的后果。基于“关系—信仰”模式和对妈祖信仰建构模式的梳理与比较,概括了三个田野地点所呈现的信仰关系特征,并阐释了信仰关系、信仰认同及其凸显要素的互动关系,得以探讨不同信仰行动者对民间信仰认同的要素特征,并提出了4个命题及其推论。研究发现,信仰建构者与个体信仰者在信仰认同要素方面具有较大分野,而涉入二者之间的特定群体则根据所处的信仰关系在二者间游移。首先,信仰建构者通常将地方文化传统和信仰建构方式作为认同要素,其中后者为认同凸显。信仰关系越偏向公权力,灵验性越难以成为信仰建构者对外共享的认同要素。其次,灵验性与地方文化传统是公众认同民间信仰的最基础要素。公众对民间信仰的认同存在叠合认同效应,基础认同要素可一定程度冲抵反认同要素的阻碍效果。再次,地方文化传统是妈祖庙员工认同妈祖信仰的主要基础要素。信仰建构方式与灵验性可能能够成为其认同要素,但在私人关系为主导的信仰关系中,也可能阻碍其认同。妈祖庙员工对妈祖信仰认同的凸显要素与各自的信仰关系有关:公权力一以贯之,则偏向作为权力精英的信仰建构者;公权力与民间精英混合,则常与地方文化传统整合并偏向地方文化传统的认同,兼有对信仰建构方式的认同;私人关系主导,则以灵验性作为认同凸显。换言之,若信仰关系偏向公权力(公),其认同凸显则偏向于“公”(权力及其精英、弘扬妈祖文化的使命等),若信仰关系偏向私人关系(私),则认同凸显亦偏向于私人化的信仰方式(如强调个体收益的灵验性)。最后,涉入到民间信仰建构的互惠过程中的信仰行动者具有横跨“民—官”、“公—私”的信仰认同要素,其认同偏向与所处的信仰关系中“公—私”的主导具有对应关系。基于上述结论,在总结不同信仰关系中信仰认同特点与共性的基础上,认为信仰认同是具有不同层级的,并由此提出了信仰认同半径这一概念工具,指出信仰关系的不同是不同信仰者对民间信仰的认同差异之所在,进一步印证了信仰的“关系主义”。信仰个体总是能在身份区隔与信仰区隔的可能性之间自我建构出一种互不干扰的可能,并在自我能动中找寻二者的动态平衡。
其他文献
意象作为创作者的视觉产物是专业化解读传统中国画的重要媒介。本文通过解析创作者的一系列创作需求及灵感本源,构建了传统中国画意象深层含义的清晰轮廓。
近两年,传统金融行业不断受到来自互联网企业金融创新的挑战,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正在倒逼传统金融企业的全面改革。这个改革不仅包括业务思维模式的改革,也包括管理思维模
一、引言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政府能否准确地、及时地掌握大量的统计信息是其能否管理好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关键,而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科技人才统计工
代建是适应工程建设及其管理规律而出现的市场行为,政府投资非经营性项目代建作为一种制度而推行。在分析美国、英国和德国等发达国家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探讨美国项目管理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业在特定地方持续集聚,从而形成一个产业关联要素相对齐全、产业协作功能有机配套、内部互动交流频繁的新型产业组织形态,即波特(Michael Porter,1990)所
水利工程在施工建设中会发生不规则或不均匀的沉降,在对沉降进行测量时,受多种因素影响,易出现较大的误差,严重威胁着工程安全。为此,提出结合小波神经网络算法对施工中的沉
自上世纪50年代有关阈下知觉的研究兴起以来,阈下信息的有效性一直是心理学、传播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者们围绕阈下呈现方式、传播机制及其应用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此同时
近年来,国内在各种关乎国家、政府形象的推广片的创作基调和风格上出现了较大的转向。本文以十八大后推出的国家形象片为例,从视听框架建构方面对我国对外传播中的国家形象片
演歌是日本独有的歌曲形式,从创生至今已有一百二十余年。具体到音乐表现方面,我国学者对于日本演歌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以调式作为基点,探讨总结了日本演歌前期的调式形态;
日本演歌是一种反映本民族民俗的音乐形式,本文以日本演歌的歌词特征、旋律特征和演唱特点为研究对象,着重表达演歌中表现的审美观念。并通过演歌的三个部分,即歌词、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