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正式提出“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后,历史街区的保护成为多方重视的课题。在我国现有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框架下,传统的历史街区研究方法一般是从孤立的建筑出发,通过评价其历史价值从而进行分类保护,虽然这种方式使历史建筑得到了保护,但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建筑与周边地理环境隔离,其实是忽视了对历史文化价值相对较低的城市风貌的保护。城市风貌是城市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长期复合作用下形成的物质空间形态,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重要特征。本文在城市形态学的视角下,以青岛市信号山街区为研究对象,在保护历史建筑的同时,对街区的历史风貌进行保护和整治。城市形态学的观点与我国的实际国情有着不可忽视的差异,本着“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以城市形态学中形态区域分析法和城市风貌管理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理论回顾、实地调研、实践应用三个部分,对青岛市信号山街区历史风貌的保护和整治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主要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介绍研究的背景和内容,阐明研究的意义及创新点,展示研究的方法和框架。第二章是城市形态学理论的回顾,从理论的缘起与发展开始,回顾理论的主要成果及相关概念,指出它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和在本文的应用情况,为下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第三章是信号山街区风貌演变的城市形态学研究,在剖析街区风貌演变的历程后,通过对街区形态区域要素的分析,归纳出信号山街区历史风貌的特征。第四章基于城市形态学理论对信号山街区进行风貌保护设计,选取街区历史文化资源最集中的“敏感”地区,通过城市规划、建筑形态、土地利用模式三方面要素的叠加进行形态区域的划分,针对不同的形态区域提出风貌管理建议。第五章通过解决新旧住宅风貌冲突问题,对现代时期多层住宅单元进行屋顶风貌整合和立面装饰的风格延拓,达到协调风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