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科学与宗教关系的历史演变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bida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和宗教的关系,是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西方基督教迫害科学家,是无可否认的历史事实。但是对于如何看待这个事件,近年来却出现了不同的看法。基督教方面发表了大量的言论,从各个方面说明宗教对科学的友好态度和促进作用,过去那些冲突似乎只是偶然的事件,宗教在根本上还是科学的朋友。有人说,科学能够帮助人类创造物质财富,但是科学如果没有宗教引导,就会走向邪路。不仅如此,还有人说,宗教比科学高明得多。科学解决不了的许多问题,宗教能解决。一个形象的说法是,当科学家艰苦地攀登到智慧山顶的时候,却发现宗教家早就等在那里了。诸如此类的议论众说纷纭,因此,科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常常困扰着学术界。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思想背景,对近代以来两者关系的某些重要方面进行分析,目的是试图对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作进一步的整理,从而为更好的进行讨论以及更深入的认识这种关系提供帮助。 全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综述,尽管难以给科学和宗教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为了讨论问题方便,有必要先对科学和宗教的涵义进行解析,并简单分析关于科学与宗教关系问题研究的四种比较常见的模式:冲突、自主、对话、整合。这四种模式是西方科学史界关于科学和宗教问题研究的比较常见的结论。 在第二部分中,主要分析了近代以来三个典型时期科学和宗教的关系:16世纪和17世纪初关于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辩论,17世纪后期和18世纪关于牛顿提出的第一推动力,19世纪关于达尔文进化论和神创论的争论。这三个历史时期的一些科学和宗教之间或冲突或融合的历史资料表明了二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国家的表现形式都不尽相同,这造成了二者关系的复杂性,但同时在复杂性之中又体现了科学逐渐壮大和宗教逐渐式微的主线。在第三部分,分析了20世纪以来科学和宗教关系的新变化,近一百多年以来,自然科学发生了深刻的革命,取得了长足进展。同时,宗教的社会影响力也逐渐下降。在新的形势下,宗教方面在积极地寻求变革,以适应科学、社会的迅速发展。一些宗教人士以著名科学家关于宗教的正面言论来论证宗教在现时代的先进性,这种努力只不过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同时,也要注意到宗教的社会影响在一定的时期内仍将长期存在。 近代以来,科学迅速的在基督教文化居于主导地位的西方世界发展起来,作为一种以实践为基础的新的认识方法和操作方法,近代科学与以信仰上帝为根基的基督教文化在本质上是不同的,但是二者也不是截然对立的,基督教文化中一些有益于近代科学发展的因素成为了科学发展的重要的积极促进因素,并且在近代科学的崛起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另一方面,基督教作为一种宗教,有其不可摆脱的保守性,这就决定了伴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科学精神逐渐深入人心,科学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的同时,基督教必然的表现出相对的式微,并最终退出社会文化的主导性地位。从400多年的历史来看,文化的变更是渐进式的,文化主导力量的此消彼长是一个缓慢的历史发展过程,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国家甚至会有反复,这就造成了科学和宗教关系的复杂性。但是,科学相对于宗教在本质上的先进性决定了近代以来二者关系的主流大致上是科学逐渐取代宗教在文化上主导地位的过程。
其他文献
自工业化以来,生态与工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倡导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刻的生态伦理智慧,其中
“价值一般”是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的哲学概念,是与人的本性、人的生存方式密切相关的哲学概念,是对人的存在的最高的、最抽象的反思与概括的哲学概念。以“价值一般”
经过克里普克对维特根斯坦的文本解读和发挥,遵行规则的问题成为一个当代西方哲学界热点讨论的话题。本文所要揭示的是对这个问题的三种不同立场:克里普克通过一种所谓的新怀疑
邵雍是北宋五子之一,其先天象数易学在中国思想史上独树一帜。在自然哲学上,邵雍的先天之学通过“数”的推演建立了一个以四象为架构的宇宙生成图式。在历史哲学上,邵雍杜撰以“
以大连海事大学实习船"育鲲"轮冷却水系统为研究对象,开发一种可应用于船舶主机冷却水系统中的智能故障诊断设备.以RBF神经网络为故障诊断模型,利用MATLAB与VC++混合编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