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南省大通湖是洞庭湖区典型的浅水养殖湖泊,为合理地开发利用其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本研究于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对湖南省大通湖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通过典范对应分析(CCA),探讨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其渔业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水深、水温、透明度、pH、总氮、硝酸盐氮、总磷、可溶性活性磷以及叶绿素a为水体理化因子的主要调查参数。大通湖水体营养盐水平以及营养状态指数(TSIm)均表明大通湖水体处于富营养状态。调查期间共发现浮游植物7门80种,其中绿藻门26种,硅藻门21种,蓝藻门19种,裸藻门6种,黄藻门4种,隐藻门3种,甲藻门1种;发现浮游动物20属46种,其中原生动物18种、轮虫19种、枝角类4种、桡足类5种;浮游植物全年优势种为多形裸藻(Euglena polymorphya),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e),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链状小环藻(Syclotella catenata),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圆形衣藻(Chlamydomonas orbicularis)以及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浮游动物全年优势种为中华似铃壳虫(Tintinnopsis sinensis)、裂足臂尾轮虫(Brachionus diversicornis)、前节晶囊轮虫(Asplanchna priodonta)、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长三肢轮虫(Filinia longiseta)、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和英勇剑水蚤(Cyclops strenuus)。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年平均值分别为6.58±0.66×104ind.·L-1和0.16士0.05mg.L-1,均在2013年11~12月相对较高;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年平均值分别为1013 ±125 ind.·L-1和5.12±0.96mg.L-1,均在10月至次年3月相对较高,4月最低。浮游生物现存量空间上均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趋势。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分别在0.72~2.08、0.38~0.75和0.31~0.84。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分别在0.31~1.88、0.11~1.39和0.45~0.90。浮游生物多样性指数表明大通湖水体呈富营养状态。CCA结果表明水温、总磷是影响大通湖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pH是影响大通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