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该文中,通过对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的收集、整理和研究,较为系统地了解了铝电解惰性阳极问题的由来、发展过程以及现状,形成了一些观点,由此确定了实验目的,设计出实验方案.在预备实验中,使用刚玉坩埚进行了高温导电性研究,发现电流能够通过坩埚壁到达熔融电解质,说明氧化物材料的导电机理较为复杂,可以采用能带理论就其导电机理进行探讨.因此,研制了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NiFe<,2>O<,4>粉体,将原料在球磨机中湿法混磨后,使用SX-12-16型高温电阻炉,在1200~1300℃进行高温煅烧,研究了原料和煅烧条件对合成粉体纯度的影响.经过24小时湿磨后,平均粒度能够达到5微米.制备条形金属陶瓷试样,使用金属模具和油压机,在40~80Mpa的压力下干压成型.制备杯形薄壁金属陶瓷阳极,则采用注浆法成型,使用自制石膏模具,球磨机配置料浆,料:球:水=1:2:0.75,并加入1%的阿拉伯树胶,研磨24小时,所得料浆在石膏模具中浇铸,经脱模、整修、干燥后成型.在流量为3L/min的氩气保护下,于1300~1400℃烧结,得到的NiFe<,2>O<,4>试样体积密度最高为5.68g/cm<3>,分别对模压法和注浆法的操作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SSX-550型扫描电镜研究了金属陶瓷试样的微观形貌,微观化学分析认定其氧化物骨架、金属颗粒孤岛式分布的组成特点,并对烧结机理进行了理论上的研究.将NiFe<,2>O<,4>基金属陶瓷试样置于空气中,在950℃下进行氧化,增重过程匀速进行,材料中组成物质分布的不均匀造成速率变化.将一组NiFe<,2>O<,4>基金属陶瓷试样放入熔融电解质中腐蚀,并采用不同组成的电解质,腐蚀后的试样表面发出金属光泽.对试样进行微观化学分析,采用Dmax-ⅢA型X射线衍射仪对电解后的电解质进行物相分析,认为试样表面析出的为金属铝,杂质在电解质中多以氧化物形式存在,电解质组成不同对腐蚀结果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