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西南地区地震频发,大量边坡受强震累积作用产生损伤,极易受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诱发滑坡灾害,直接威胁重大工程安全,开展强震区岩质边坡长期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尤为重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西南地区地震频发,大量边坡受强震累积作用产生损伤,极易受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诱发滑坡灾害,直接威胁重大工程安全,开展强震区岩质边坡长期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尤为重要。本文以西南地区典型滑坡地质灾害体为研究对象,开展岩质边坡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边坡模型在地震荷载下的动力响应特性、动力演化规律和破坏机理。提出基于动力放大效应和塑性效应的岩质边坡长期稳定性判别指标体系。运用国家强震台网信息,提出了震后岩质边坡长期稳定性评价方法,在实际工程中开展应用。针对金沙江特大桥华坪岸桥址边坡,设计并开展了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强震作用下岩质边坡动力响应。采用水泥、砂、粘土、铁粉的混合材料模拟玄武岩,PVC板模拟凝灰岩结构面。通过改变输入地震荷载的类型、方向,并不断增大地震烈度,研究地震累积作用对岩质边坡的影响。加速度和位移响应结果均揭示了,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边坡动力响应要强于竖直地震荷载,加速度放大效应主要集中在坡顶和坡面中部,最大可达3.7倍,累计永久位移主要发生在坡面中部,破坏时最大可达38mm。边坡的破坏模式为:滑动面沿后缘陡倾结构面剪出、贯通性结构面滑动、下部坡脚附近剪出。详细分析了加速度峰值、加速度放大效应、位移峰值、永久变形、动力安全系数和塑性效应作为岩质边坡长期稳定性评价指标的可行性。结合振动台试验采集到的加速度和位移数据,研究岩质边坡动力演化规律,明确上述评价指标的适用性。提出将加速度放大效应和塑性效应作为岩质边坡长期稳定性评价指标,岩质边坡由弹性变形阶段进入塑性变形阶段时,塑性效应指标可达0.25,发生滑动失稳时,塑性效应指标可达0.9。选取大永高速沿线作为研究区域,提出区域滑坡地质灾害快速评价方法。基于强震台网信息,对研究区域进行滑坡危险区判识,基于现场调查研究,对研究区域开展岩质边坡长期稳定性早期识别。结果表明,强震作用下,大永高速沿线存在多处滑坡危险区。加速度放大效应和塑性效应评价指标均揭示了部分边坡受到历史地震作用影响,处在不稳定阶段,直接威胁桥梁、隧道等重点工程,应当开展滑坡监测。
其他文献
地下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而长期以来由于人类的生活、生产带来的污染场地对地下水造成了严重污染,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治理地下水污染意义重大。国内外对地下水
矿体三维数字建模是数字矿山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实现数字矿山的基础。然而,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矿体三维构模及可视化系统,尤其是基于体矿化模型的三维可视化系统难以充分发挥其
分析民航旅客出行航线选择行为,识别旅客航线偏好并对旅客未来出行可能的航线选择行为进行预测,一方面,有助于航空公司针对不同旅客实施个性化出行产品推荐,提升旅客满意度的
大气降水在全球水汽循环与能量交换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生态系统维持平衡重要的作用。为研究天山地区降水的时空分布与梯度变化,选取了2000-2018年的五种降水资料,并采用同时
肿瘤标志物可分为六大类,即胚胎抗原类、糖链抗原类、激素类、酶和同工酶类、蛋白类与癌基因产物类,它们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其进行高灵敏痕量检测有助于癌症的临床诊断和疗效观察。与目前常用的生物检测方法相比,基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的肿瘤标志物的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具有检测灵敏度高、生物兼容性好、快速简便、特异性好和检测范围
社会的发展使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而人们将目光逐渐聚焦在环境污染、医疗健康等领域。由于具有强氧化性而且非常环保,臭氧在饮用水消毒、污水处理、医疗健康
能发生一系列的特定官能团共价结合的化学反应,被用来在进行对细胞及活体内生物大分子的精准化学标记或人工调控,且该反应的反应子不与生物体内的其它官能团发生反应,则该反应为生物正交反应,这一系列方法的探究具有重大意义,所以一直是化学家和生物化学家的关注对象。本文新开发出了一种无金属催化剂参与的环张力驱动的新型生物正交反应,采用了环庚烯酮这个能在紫外光激发下和叠氮化合物进行[3+2]反应的策略。环庚烯酮这
黄铁矿(FeS2)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有着很高的反应性和催化活性。研究发现硫化铁纳米离子簇表现出像固氮酶一样的作用,而固氮酶无需高温高压的条件就可以进行合成氨的反应。因
工模具钢以良好的抗冲击、抗热裂、耐磨损及耐热变形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热挤压模、锻模、压铸模等热作部件;W360热作模具钢以高硬度、高韧性、优良的抗回火软化性能以及良好的
作为庞大的管式“反应器”,自来水在输配水管网中的停留时间长达1~3天。由于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反应过程的发生,将对供水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以铁质管材为主的系统,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