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小煤矿平稳关闭的案例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3240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为解决小煤矿存在的安全生产等问题,国家开展多轮小煤矿关闭工作,但关闭工作执行并未完全到位。其主要原因是小煤矿涉及的利益比较复杂,既有地方政府的利益,也有小煤矿业主的利益,还涉及在小煤矿工作的矿工及小煤矿周边老百姓的利益。国家只出台了关闭政策,下达了关闭目标任务,但对怎么关、被关闭煤矿是否补偿、如何补偿、补偿费用从哪里来、具体按照什么流程运转等都没有细化的规定,导致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小煤矿业主“不想关”,利益各方阻力很大“不能关”,地方政府面临巨大的稳定压力“不敢关”;“不想关”、“不能关”、“不敢关”交织在一起,导致小煤矿关闭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大打折扣,出现“关不动”的局面。2013年,四川省委、省政府痛下决心,集中人力物力,加大力度,省、市、县三级政府协同执行,加快速度关闭小矿。2013年、2014年集中关闭小煤矿400处,2015年、2016年持续不断地推进煤矿关闭退出工作,用不到四年时间,对四川省资源条件差、灾害相对较重、市场竞争力弱的753处矿井实施了引导性关闭,占关闭前煤矿总数57.8%,实现了小煤矿按时平稳关闭、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多重效益,探索出了一条破解小煤矿“关不动”困局的新路子。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选取四川省平稳关闭小煤矿这一案例进行研究。本文运用集体行动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公共治理理论,剖析了我国小煤矿“关不动”的原因,分析了四川小煤矿关闭案例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多措并举引导达成关闭共识,多元补偿均衡关闭利益,多方参与规范关闭操作。通过对以上三个关键因素的逐一分析,提炼四川省引导关闭小煤矿过程中的成功做法,通过对案例详细的分析和论证,剖析四川省小煤矿平稳关闭的成功机理,总结可借鉴可复制的化解小煤矿“关闭难”操作模式,拓展安全生产研究视角,丰富政策执行理论。
其他文献
文章从边界效应理论角度探讨泛北部湾区域旅游合作模式,概括了泛北部湾区域的边界特点,应用边界效应理论分析了泛北部湾区域旅游合作中的边界屏障和边界中介的影响,提出构建
一个普通小学想成为名校就需要打造自身的教育品牌,而打造名校的首要前提则是构建完善的办学理念。从目前我国的教育现状来看小学办学理念存在严重缺失:如没有明确的办学理念
情感是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简言之,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
在煤层气勘探井固体岩心钻探施工过程中,遇岩层构造发育、地下水系发达的施工条件,钻进中往往发生钻井多层漏失、护壁困难的情况。因煤层气勘探井对录井工作的特殊要求,护壁
薄弱学校在英国基础教育中占有比较大的比重。英国通过教育经费倾向资助薄弱学校、鼓励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对少数民族学生集中的薄弱学校专项扶助、允许薄弱学校自行调
<正>案例2008年2月27日,五保老人王大龙因病去世。老人留下的三间房屋,引发了王大龙的弟弟王大海和村委会的一场纷争。王大龙因从小家庭贫困,终生未能娶妻生子。2005年,王大
随着我国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短缺经济时代结束,商品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简单的价格或质量竞争,进入以品牌为综合实力集中表现的竞争深化阶段。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使中小企业、金融机构通过网络融资平台进行投融资业务信息对接变得更加方便。文章通过对互联网金融在政府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中的发展模式进行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