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外自主锻炼是指学生在学校内从事的除体育课堂以外的体育锻炼活动,指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方法,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等为目的而进行的体育教育活动,它不仅仅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更是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内容。2007年5月份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文件指出: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三次课外活动,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对体育专业学生来说,也要抓住这个时机,大学阶段是他们技术、技能提高很重要的一个阶段,对其以后进行体育知识传播和从事体育教学工作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同时在对学生的技术技能、身体素质的提高、身心的发展、人际关系的增进等方面,都可以通过自主支配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推理法对苏州大学体育学院学生的课外自主锻炼态度、锻炼动机、锻炼时间、锻炼频率和强度以及体育消费情况等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影响苏州大学体育学院学生参加课外自主锻炼的主要因素是理论课偏多、实践课较少以及场馆设施器材的缺乏等,为高校体育决策部门组织和管理体育学院本科生参加课外自主锻炼工作提供依据,为推动高校体育深化改革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和理论依据,在研究过程中得出了以下结论:1.体育学院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有一个高度的认识,参与率较高,但是一年级高于二年级,二年级高于三年级,由于理论课多学习负担重、场地器材缺乏以及自身的懒惰性等各方面原因,本科三年级的学生自主参加课外锻炼的机会相对较少。2.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课外自主锻炼是大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技术、技能,有利于增进自己的健康。3.不同年级学生在课外自主锻炼选择的时间、频率、强度上都有所不同。4.体育学院学生参加课外自主锻炼的动机主要是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运动成绩和形体训练等。5.影响体育学院本科生课外自主育锻炼的因素主要是器材缺乏、场地不足、学习任务重和自身的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