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社会服务作为大学主要功能之一,看似当代之举。但是,笔者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发现:早在民国时期,大学生就已经利用假期深入农村,为推动农村的各方面建设做出相应的努力。特别是在全面抗战前后,大学生暑期服务农村的活动更为活跃。因此,论文将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对记载民国时期大学生暑期服务农村活动的报纸、期刊、报告、手册等原始资料和校史、地方志、年鉴中的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整理,为论文的撰写提供相应的史料支持。另外,通过梳理和分析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笔者发现关于民国时期尤其是全面抗战前后大学生社会服务的专题研究还很少。一些研究者主要局限于对某一地区或某一所大学学生的社会服务活动进行研究,还有研究者也只是把民国时期大学生的社会服务作为“大学生社团”“大学生自治”“大学管理”等活动的一方面进行简单描述。因为已有研究的局限,作为大学生社会服务方式之一,全面抗战前后的暑期服务农村活动,仅仅限于以法令条文的形式出现在某些文章的篇幅之中。使笔者充分意识到,该领域的研究空间和价值还很大,需要笔者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因此,笔者将大学生暑期服务农村的活动放在全面抗战前后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深入探究大学生服务农村活动发生的背景,涉及政府、社会、学校、学生四个方面。基于原始资料,考察其基本事实,具体描述了教育、农业、抗战、其他,四个方面的服务活动。依据主要活动内容,揭示其活动的主要特点,分析得出:全面抗战前后大学生暑期服务农村活动具有组织活动机构多样化、活动效果比较显著、活动主体表现积极等特点。并且通过对全面抗战前后大学生暑期服务农村活动的事实进行抽象,反观当下大学生暑期服务农村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挖掘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为当代提供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