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出口导向型战略一直推动着中国能源事业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中国出口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能源消耗也在迅速增加。“高出口、高能耗、低产出”俨然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现状的重要特征。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的中国,形成了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应体系。另外,从世界范围来看,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煤炭、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仍然将会是能源供应体系的主体,中国也不会例外。 制造业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还得益于一系列能源补贴政策的大力支持。能源补贴政策,不仅影响着能源供给和能源需求,而且还影响着制造业出口贸易部门的能源消耗。并且,伴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对能源需求越来越大,保证能源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将成为能源补贴政策改革的重要目标。同时,中国传统化石能源领域一直存在着大量能源补贴,因此,如何推进中国能源补贴政策改革,对于转变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人均能源稀缺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必须转变制造业出口贸易方式,依据能源消耗强度对制造业不同出口贸易部门的能源补贴给予鼓励或者限制,必要时可以取消能源补贴,积极推动低能耗型制造业出口产品结构调整。首先,本文利用中国各地区出口竞争力指数ECI和中国制造业各部门贸易竞争指数TC,分别比较分析东、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北地区出口竞争力优势及劣势和制造业各部门的贸易竞争力变化趋势。其次,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测算出中国制造业17个部门各自的完全能耗强度和内涵能源净出口值。最后,采用似不相关回归分析 SUR方法,从能源补贴的角度对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进行分析,并从能源补贴政策改革的角度探讨提升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途径,得出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