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体温、脉搏和血压是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是判断机体健康状态的基本依据和指标,临床称之为生命体征。正常人的生命体征相互间有内在联系,并且呈比例、相互稳定在一定范围。当机体处于病理状态时,体温、脉搏和血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应出疾病发生、发展的动态变化。因此,对生命体征正确的记录、正常的维持与异常的纠正,是临床正确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工作。现阶段,人们尽管已经熟知了三者之间的基本变化趋势,但仍缺乏精确的定量分析研究。本实验试图通过改变大鼠的体温,研究大鼠在不同的体温下其血压、脉搏的取值,探索体温与血压、脉搏的定量关系、相关关系及相关的程度。方法:(1)6~7周健康雄性Wister大鼠18只。实验1:将清醒大鼠放入PowerLab信号采集系统配备的大鼠固定器内,露出鼠尾,采用PowerLab多通道生理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对体温、脉搏和血压进行同步的实时监测,记录下清醒大鼠的基础体温、脉搏和血压值,列出相关数据表格。(2)将同批的18只大鼠,20%乌拉坦(5ml/kg)腹腔注射麻醉,重复以上实验步骤,用自制调温加热毯(0~50℃),按照梯度由大鼠的基础体温按照梯度37℃、37.5℃、38℃、38.5℃、39℃、39.5℃依次升高大鼠体温,记录大鼠在上述各个体温点的脉搏和血压,列出相关数据表格。(3)统计分析:使用SAS(Statistical Analysis System)统计分析分析软件,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对所得的上述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结果:麻醉状态下大鼠的体温、血压、脉搏与清醒时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分析结果中t=11.66,8.72,P=0.0001)。对麻醉大鼠不同体温下的血压与脉搏进行的方差分析表明:除基础体温~37℃与38.5℃~39℃组外,其余各组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健康大鼠在醉状态下,体温与脉搏、体温与血压的测量数据均表现出明显的直线趋势;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体温与脉搏呈正相关(R=0.99070)、体温与血压呈正相关(R=0.94794);得出如下回归方程:PULSE=32.97213T-874.62869,BP=29.80738T-982.15123,可用于来定量描述体温与脉搏、体温与血压间的数量关系。结论:1.麻醉剂(乌拉坦)可导致大鼠在基础体温状态下、血压、脉搏发生显著的变化,表现为血压下降、脉搏减慢;2.不同体温下血压与脉搏的值不同,且在体温变化的不同区间,血压与脉搏各自的变化程度不同。3.血压随体温升高而升高,有如下定量关系:BP=29.80738T-982.15123;4.脉搏随体温升高而加快,存在如下定量关系:PULSE=32.97213T-874.62869。目的:中药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临床用药的安全及疗效,一直以来,人们不断在传统的鉴定方法上,借用新的技术进行尝试和补充,但是实验的操作以及实验数据的分析仍需专业技能人员来实施,这使得中药的鉴定只能由个体在实验室进行,而无法同生产一样流程化和规模化。本文正是出于对此问题的思索,借助于虚拟仪器的灵活性、直观性与开放性,通过对色谱仪分析的数据进行记录、整理、分析,以多项指标来共同作为评价与鉴定某种药物的标准。通过所设计的虚拟仪器完成待测中药与标准药物的比较,实现药品的鉴定。方法:(1)首先利用色谱仪对各种标准中药材进行分析,记录色谱图,测定色谱图中各个特征峰出现的时间,峰值高度,峰的面积等相关变量,获得某种药材的标准数据。对待鉴定药品进行相同的测定与分析,以此作为待鉴定指标;(2)对上述标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各指标的可信区间,以此作为反映此种药材理化特性的量化指标;(3)药品质量鉴定:应用虚拟仪器程序设计语言LabWindows/CVI编制软件,完成待测药品与标准药品的定量比较,根据两者之间的匹配程度来判断鉴定结果。结果:建立了一种中药检测的新方法,将传统的实验室操作与计算机软件技术相结合,利用统计学上的相关概念,将药物检测过程部分地从实验室中脱离出来,以数据做为统一的对照标准,保证了同种药物的鉴定结果客观、唯一。此外,本实验中对照标准的制定是以统计学的可信区间作为依据,主程序与统计分析相互独立,用户可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途径来获取对照文件。结论:本研究把基本的仪器分析技术与以计算机为主体的虚拟技术密切结合在一起,基本实现的要求。软件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检测结果显示清晰。为包括药品鉴定在内的以实验数据为基础的实验方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