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术后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福建省立医院、福建省立金山医院神经外科接受三叉神经MVD的112例患者,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起病年龄、患侧、病程、临床类型(典型三叉神经痛、非典型三叉神经痛)、责任血管(动脉、静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术后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福建省立医院、福建省立金山医院神经外科接受三叉神经MVD的112例患者,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起病年龄、患侧、病程、临床类型(典型三叉神经痛、非典型三叉神经痛)、责任血管(动脉、静脉、动静脉混合)、手术的近期疗效及术后3年的远期疗效。统计学分析性别、起病年龄、患侧、病程、临床类型、责任血管与近期疗效的相关性。统计学分析性别、起病年龄、患侧、病程、临床类型、责任血管、手术的近期疗效与术后3年的远期疗效的相关性。结果98例患者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33岁,平均年龄59.74±9.87岁,病程最长25年,最短10天,平均病程5.23±1.89年。术后近期有效86例(86/98),术后近期有效率87.8%;术后3年有效70(70/98),术后3年远期疗效达71.4%。本组研究中43例年龄<60岁患者术后近期有效36例(36/43),55例年龄≥60岁患者术后近期有效50例(50/55),术后近期疗效与年龄无统计学意义(χ2=1.16,P=0.281);23例病程>5年患者术后近期有效18例(18/23),75例病程≤5年患者术后近期有效68例(68/75),术后近期疗效与病程无统计学意义(χ2=1.499,P=0.221);37例男性术后近期有效34例(34/37),61例女性术后近期有效52例(52/61),术后近期疗效与性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429,P=0.512);35例疼痛在左侧的患者术后近期有效30例(30/35),63例右侧术后近期有效56例(56/63),术后近期疗效与患侧无统计学意义(χ2=0.019,P=0.890);62例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近期有效60例(60/62),36例非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近期有效26例(26/36),术后近期疗效与临床类型有统计学意义(χ2=10.594,P=0.001);9例静脉(包括动静脉混合)压迫的患者术后近期有效5例(5/9),89例动脉压迫患者术后近期有效81例(81/89),术后近期疗效与责任血管有统计学意义(χ2=6.574,P=0.0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责任血管、临床类型与MVD术后近期疗效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认为其是影响MVD术后近期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43例年龄<60岁患者术后远期有效25例(25/43),55例年龄≥60岁患者术后远期有效45例(45/55),术后远期疗效与年龄有统计学意义(χ2=6.630,P=0.010);23例病程>5年患者术后远期有效11例(11/23),75例病程≤5年患者术后远期有效59例(59/75),术后远期疗效与病程有统计学意义(χ2=8.204,P=0.004);37例男性术后远期有效25例(25/37),61例女性术后远期有效45例(45/61),术后远期疗效与性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434,P=0.510);35例疼痛在左侧的患者术后远期有效23例(23/35),63例疼痛在右侧术后远期有效47例(47/63),术后远期疗效与患侧无统计学意义(χ2=0.871,P=0.351);62例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远期有效52例(52/62),36例非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远期有效18例(18/36),术后远期疗效与临床类型有统计学意义(χ2=12.80,P=0.000);9例静脉(包括动静脉混合)压迫的患者术后远期有效1例(1/9),89例动脉压迫患者术后远期有效69例(69/89),术后远期疗效与责任血管有统计学意义(χ2=14.562,P=0.000);78例术后近期疗有效的患者远期有效68例(68/78),12例术后近期疗无效的患者远期有效2例(2/12),术后远期疗效与近期疗效有统计学意义(χ2=20.094,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起病年龄、病程、临床类型、责任血管、近期疗效与MVD术后远期疗效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认为其是影响三叉神经痛MVD术后远期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MVD是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治疗方式;2.性别、起病年龄、患侧、病程对近期疗效无影响,责任血管、临床类型与MVD术后近期疗效密切相关,其中存在静脉(包含动静脉混合)压迫及非典型三叉神经痛是MVD术后近期疗效不佳的相关因素;3.性别、患侧对远期疗效无影响,起病年龄、病程、责任血管、临床类型、近期疗效与MVD术后远期疗效密切相关,其中年轻患者、病程长、非典型性三叉神经痛、静脉(包含动静脉混合)压迫、近期疗效不佳是MVD术后远期疗效不佳的相关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与探讨接受心脏移植手术(heart transplantation,HT)的终末期心衰患者术前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对术后中远期效果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回顾总结2002年4月至2014年12月,我中心完成的89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排除二次心脏移植1例、同期合并其他器官移植1例及失随访7例,筛选80例患者,术前第一诊断均为终末期心力衰竭
目的血液资源的紧缺严重影响部分潜在出血疾病的诊疗,比如动脉瘤夹闭术。ANH在动脉瘤夹闭中的应用、安全性和有效性未见报道。本项目旨在研究ANH的临床应用,为临床高效用血提供新思路。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于我院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aSAHH患者62例,年龄≥18周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Ⅰ-Ⅲ级,Hunt-Hess分级0-Ⅱ级,其中ANH组20例,非ANH组42例。A
目的观察Ⅰ、Ⅱ度内痔患者在使用局部药物治疗后1个月的勃起功能及射精功能的变化。方法对在2020年05月至2021年02月间,对因Ⅰ、Ⅱ度内痔就诊我院的112名患者,分别采用国际勃起功能问卷-5(ⅡEF-5)和早泄诊断工具(PEDT)评分表,评估Ⅰ、Ⅱ度内痔对患者勃起功能和射精控制功能的影响;在使用复方角菜酸酯乳膏治疗后1个月后,复查ⅡEF-5和PEDT评分表,评估在使用局部药物治疗后患者勃起功能及
目的:对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从2015年01月-2020年10月收住入院的符合条件的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开颅夹闭患者217例,并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
研究目的:探究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后新发心房颤动(New-onset postoperative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POAF)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建立OPCAB-POAF动态列线图模型,为POAF预防及诊治提供参考。研究内容:收集择期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Off-p
目的:(1)探究颈动脉粥样硬化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接受ACDF手术的术前临床症状、术后疗效、神经功能学评分改善是否有影响;(2)探究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是否需要常规行颈动脉彩超。材料及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01月31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收治的31例患有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并在我院接受ACDF手术的患者病例资料,所有接受ACDF的患者术前均有予以颈动脉血管彩超
目的探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并发肌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6月~2020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123例RA患者的病例资料(基本资料、实验室检查、骨密度(BMD)与全身成分测定结果、优势手握力、激素和生物制剂应用情况等),以及同期123名健康体检者的BMD与全身成分测定结果、优势手握力,并留取受试者血清行肌抑素(MSTN)测定,比较RA患者与健康人之间,不同疾病活动度患者之间身体成分、
目的:评估L2椎体水平的前路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复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围术期镇痛效果和术后恢复质量。方法:选择63例年龄18~70岁、ASA分级Ⅰ~Ⅱ级、诊断为肾肿瘤拟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n=31)、QLB组(Q组,n=32)。Q组在麻醉诱导前行患侧L2椎体水平的前路QLB,注射0.5%罗哌卡
目的探索低温环境对大鼠膝骨关节炎发生的影响。方法2019年7月至2019年10月将20只8周龄雄性SD-大鼠根据体重大小编号,将所得编号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10,饲养温度(25±2)℃]和低温组[n=10,饲养温度(15±2)℃],定期剪除两组大鼠双侧膝关节表面毛发。分别在饲养4周和12周后,通过拍摄左膝关节侧位X光片观察大鼠膝关节影像学情况。并在饲养12周后,使用3%戊巴比妥钠(
目的研究在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中,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其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07月到2020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外科78例拟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定组(D组)及生理盐水组(C组),两组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D组患者从麻醉诱导前10 min到术后6 h静脉予Dex以0.6mg/kg/h维持泵注,术后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