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活力提升的博物馆外部空间设计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ei19890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已经从追求量的积累转变为注重质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公众对城市文化生活的诉求也日益强烈。博物馆作为城市重要的文化建筑,其自身的功能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在现阶段,博物馆的社会职能越来越被强调,它已经从神圣的文化殿堂逐渐转变为大众化的文化机构,成为公众日常休闲生活的重要场所。博物馆外部空间作为博物馆的一部分,理应顺应博物馆大众化的发展趋势,承载城市公共生活。一方面,它是参观者进入博物馆的必经之地,是整个游览过程的开端,另一方面,且更重要的是,它是城市空间和建筑之间的交混地带,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对市民的公共生活有很大的影响。然而在现实的生活中,很多博物馆外部空间只是作为通向博物馆的一条通道,不能很好的满足公众的日常需求,造成外部空间活力较低的现状。因此,提升外部空间活力,使其更好的为社会服务,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以博物馆外部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博物馆外部空间的实地调研以及对经典案例的细致分析等,解析博物馆外部空间的特征。从宏观和中观视角出发,提出博物馆外部空间活力提升的策略,从微观的布局与流线组织出发,深化博物馆外部空间活力提升的设计研究。论文首先对研究背景及相关研究理论进行梳理,明确研究问题和研究内容;接着从博物馆外部空间对城市的开放、内外空间的交互、外部空间功能与人需求的多元化几个方面对博物馆外部空间特征进行研究;然后提出博物馆外部空间活力提升的三个策略,即与城市公共空间结合的转化性设计策略、与建筑要素结合的衍生性设计策略以及与场所精神结合的叙事化设计策略;最后在布局方面提出了能够提升活力的并置式布局、融合式布局以及立体式布局的三种布局模式,在流线的组织方面提出了弱化纪念性流线、流线的多样性选择以及流线的立体化组织三种组织方式。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提升博物馆外部空间的活力,提高外部空间品质,将博物馆外部空间塑造成具有魅力的场所,促使其更好的服务于人们的公共生活。
其他文献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成果。对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想对小学语文教育进行科学化构建,首先需要将基础的识字教学
从进度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控制等方面阐述施工项目管理的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其中的教学重点,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因此,教师需要采取一些有趣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
针对住宅设计中的消防给水设计进行论述。
利用微机电或纳米机系统将侦测器缩小在纳米级,并内织在衣服里的智能型纺织品,具有监视病人身体状况的功能,同时也可将所得的信号提供给医疗人员。它的出现不仅减轻了公共医
腹泻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认为小儿腹泻主要是由于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或中土虚弱,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所致,常易引起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迁延日久可导致营养不良、
本文主要针对别墅住宅场景FTTH接入设计思路进行论述,重点阐述了该场景中,如何保证满足用户覆盖率的前提下达到节省工程建设投资的设计改进方法。
[目的/意义]对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改进和发展方向进行研究。[方法/过程]通过对当前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进行分析,总结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智慧化的发展方向,并运用技术发展模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难治性疾病.笔者近年来用自拟疏肝和胃汤治疗该病68例,效果满意,并与西药治疗的69例作对照,现总结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