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P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指政府与社会资本方为提供满足公共需要的公共产品与服务,在项目中通过正式协议建立起来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全程合作的一种制度安排、管理模式和合作伙伴关系,PPP项目就是对PPP模式的具体运用。自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发布以来,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其他部委也相继发布各项PPP政策性文件,为PPP模式提供全面的指导与保障。经过近20年的发展,PPP模式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相比于先进国家,我国的PPP项目成功率还较低。基于此笔者重点就地方政府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对PPP模式的实践进行研究,通过对PPP模式自身的特点、优势及对我国典型PPP项目的分析学习,总结出我国地方政府在实践PPP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再参考借鉴国外优秀的实践经验并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改进措施,以达到地方政府更好的应用PPP模式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研究目的。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通过阅读国内外有关文献,对我国PPP模式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形成整体化认知,明确我国与先进国家的差距;除此之外笔者还大量学习国内外典型的PPP项目,对于PPP项目在国内的应用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为论文写作收集了现实素材。国内研究PPP模式多从经济学领域出发,笔者则选择从地方政府的角度对PPP模式的实践进行研究,属于行政管理学范畴。文章第一部分对PPP模式进行了理论上的介绍并提出了我国的PPP模式在广义和狭义上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和国际上PPP模式的发展和研究现状,总结了我国PPP模式的独有特点和应用优势;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我国地方政府在PPP项目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列举出受地方政府政治、法律、经济、体制等因素影响的典型失败项目,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总结了我国地方政府在思想观念、专业化管理与服务能力、政策法规、项目运作机制、相关制度等方面的不足,同时总结了国际先进经验对我国实践的借鉴价值。第三部分基于第二部分总结出的地方政府在PPP项目中的问题,从思想、法律、政策、体制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以期地方政府更好地应用PPP模式服务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使人民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公共产品与服务,共享改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