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背景及目的 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是1956年由科恩伯格(Kornberg)在大肠杆菌中首先发现的,又称Kornber酶。后来陆续地在其他原核生物及微生物中也发现了它的存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 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是1956年由科恩伯格(Kornberg)在大肠杆菌中首先发现的,又称Kornber酶。后来陆续地在其他原核生物及微生物中也发现了它的存在。目前已知DNA聚合酶是一个大家族,迄今在真核生物中至少有14种DNA聚合酶,成员包括聚合酶α、β、γ、δ、ε、ζ、η、θ、ι、κ、λ、μ、REV1、MUS308。它们在真核细胞DNA的复制、修复、跨损伤合成、DNA重组以及细胞周期调控等多种重要的生物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DNA聚合酶β是由Weissbach等人在牛胸腺细胞中分离出的单肽链小分子蛋白质,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的细胞核内。DNA聚合酶β被认为是一种看家基因,在从酵母到哺乳类细胞中高度保守。人类细胞DNA聚合酶β的编码基因单拷贝存在于8P12-P11,总长度为35Kb,由14个外显子及13个内含子组成。一级结构为一条由335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是目前已知的聚合酶中分子量最小的。对于恶性肿瘤的发病机理,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上,然而引起这些基因突变积累成肿瘤的最初的分子缺陷还不太清楚。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人们相继在结直肠癌、前列腺癌、胃癌、乳腺癌、肺癌、肾癌、膀胱癌以及食管癌中发现了polβ基因的突变,随之polβ基因和肿瘤之间的关系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研究发现,DNA聚合酶β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参与了DNA合成和修复的某些过程,它们可监测DNA的错误,切除掉损伤的DNA片段,修复好DNA的缺口,从而保证了DNA的稳定性,阻止了基因突变导致的细胞突变和肿瘤的生成。Eca109、Eca9706和NIH3T3是分别来源于低分化和高分化食管鳞癌以及小鼠成纤维细胞边沿系的细胞系。这三种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运用了统计法、分类法、分析法和认知语言学方法等,搜集统计了《蒙古语辞典》、《二十一卷本辞典》、《二十八卷本辞典》、《生物词典》、《种子植物图鉴》中的树名,并对其进行了分类的同时,对蒙古语树名的命名特点进行了研究,此外,还分析研究了部分与树木相关的词语。本文由引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结论、参考文献、附录等部分组成。引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缘由和意义、前人研究概况以及研究方法、材料来源等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村党支部是做好农村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组织力的强弱决定着农村党支部整体力量的发挥,最终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效果。本文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研究思路,从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出发,构建了提升农村党支部组织力的研究框架,通过分析研究东乡县提升农村党支部组织力的具体实践,尝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共享经济应运而生。至此,一种新的经济运行理念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工作与生活方式。档案领域即是受共享经济理念影响较大的领域之一。当前信息社会中,传统的档案服务方式已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档案信息需求,这就促使档案部门要迅速革新,及时步入技术发展的“快车道”,创新适应时代发展的档案共享利用服务方式。在此背
研究发现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及其受体CXCR4(CXC chemokine receptor-4)是决定乳腺癌转移的关键因子。我们对SDF-1进行多位点定向遗传改
白光LED(White Light Emitting Diodes,WLED)作为第四代照明光源,因其具有体积小,节能环保,可靠性高,稳定性好,响应时间短,能量转换率高等诸多优点,在照明领域开拓了一个全新
目的: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成为各类癌症的首位。近年来,人们虽然通过多种途径对胃癌进行了研究,但没有任何一种指标能确切解释其发病机制。已知胃癌的发生是
[目的] 骨髓基质细胞(BMSCs)在多发性骨髓瘤(MM)的发病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自分泌和旁分泌的细胞因子VEGF、IL-6可促进瘤细胞生长和参与耐药。本研究旨在探讨As2O3对多发性骨髓瘤
以东北地区41个市级单元为研究对象,选取2004~2015年3个时段旅游收入平均增长量和平均增长率两个指标基于ESDA法分析旅游经济增长的时空差异、空间关联和格局演化特征。结果
酶作为一种高效的生物催化剂,具有高效性、强专一性等特点,许多难以进行的有机反应在酶的催化下都能顺利完成。然而,对于非专一性底物,酶催化往往无法实现其高效转化。因此,
目的 研究膀胱癌中c-FLIP、BCL-2、Ki-67的表达与肿瘤分期、分级和生长方式以及病人预后的关系,从而为膀胱移行细胞癌侵袭性和预后的判断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临床资料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