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加工辣椒逐步成为新疆的特色产业,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成为制约加工辣椒提质增效的瓶颈问题。加工辣椒田常用的药械是喷杆式喷雾机和背负式电动喷雾器。然而,在加工辣椒生长中后期,喷杆式喷雾机喷施作业会碾压辣椒植株,对椒果和枝条造成损伤;背负式电动喷雾器作业效率低,雾化效果差,无法满足规模化防治需求。针对加工辣椒田农药施用存在的问题,本研究结合新兴的航空植保技术,重点研究植保无人机在加工辣椒田喷施作业时农药雾滴沉积特性与防效之间的关系,以及航空喷雾助剂对加工辣椒脱叶效果的影响,为植保无人机在加工辣椒病虫害防治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以六旋翼电动植保无人机和背负式电动喷雾器为施药器械,探究植保无人机防治辣椒疫病和蚜虫的减量施药研究。结果表明,植保无人机的工作效率为背负式喷雾器的20倍,在防治病虫害中具有显著的低作业成本优势。由于植保无人机施液量仅为背负式喷雾器1/20,雾滴密度显著的低于背负式喷雾器。此外,植保无人机药液浓度较高,两次施药沉积量(0.92μg·cm-2、0.49μg·cm-2)均高于背负式喷雾器。另一方面,植保无人机喷雾的雾滴体积中径较小(DV50=265.3μm、DV50=279.6μm),雾化效果显著高于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在重力作用下,大雾滴更容易沉降,因此背负式喷雾器喷雾的雾滴穿透性较好和均匀性较好。所以背负式喷雾器防效(95.00%和82.24%)略高于植保无人机(92.44%和78.59%)。2.基于植保无人机的农药减施增效研究中,按照田间推荐剂量1倍、1/2倍和1/3倍施药防治辣椒疫病和蚜虫。防治辣椒的研究表明,按照田间推荐剂量1/3倍施药的处理平均农药沉积量(1.01μg·cm-2)、有效沉积率均值(34.47%)均高于田间推荐剂量1倍、1/2倍的处理,其防治效果在3个处理组中较好(90.00%)。在蚜虫防治中,3个剂量处理施药后5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8.59%、76.68%和72.45%。体现药液浓度和雾滴沉积特性对防治效果的综合影响。3.以六旋翼电动植保无人机为施药器械,研究了不同种类航空喷雾制剂对加工辣椒的脱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扑利旺助剂的雾滴覆盖率在各处理中最佳;雾滴密度在加工辣椒冠层上层和中层的雾滴密度更大(27.31个/cm2 vs 21.27个/cm2,8.11个·cm-2 vs 5.49个/cm2),这表明添加扑利旺助剂有利于形成粒径较大的雾滴。此外,添加航空喷雾助剂后,雾滴在加工辣椒冠层的穿透性平均值提高了5.85%。添加YS-20助剂(23.33%)和扑利旺助剂(23.13%)农药沉积率均达到较好的效果。添加扑利旺助剂的加工辣椒脱叶率15天后达到最高(9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