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注射用胰岛素(Insulin)作为治疗糖尿病药物,临床应用已有70多年的历史。但长期频繁的注射给患者带来了诸多不良反应和不便,因此,研究非注射的胰岛素制剂已成为国内外医药界共同关注的课题。胰岛素粘膜给药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非注射胰岛素给药途径,但目前还存在着受酶降解和生物利用度不足的影响。本研究对胰岛素粘膜给药制剂进行研究,以期望有所突破。
选取壳聚糖作为胰岛素粘膜制剂的载药材料,同时还可以起到胰岛素粘膜吸收促进剂的作用。将β-环糊精(β-CD)引入到壳聚糖分子链上,这样可以改善了壳聚糖的水溶性,增加了其生物相容性,同时β-CD还可以增强粘膜对胰岛素分子的吸收。通过红外谱图、核磁谱图和XRD谱图,来表征β-环糊精接枝壳聚糖(β-CD-g-CTS)的结构。
胰岛素和β-CD-g-CTS在中性条件下通过静电作用自组装成Ins-β-CD-g-CTS纳米粒子复合物,可以增加胰岛素对酶降解的抵抗。通过光散射、ξ电势和透射电镜的分析,Ins-β-CD-g-CTS纳米粒子复合物为大小均一、结构紧密,且粒径随着胰岛素浓度的增加而变大,纳米粒子表面带正电荷。当β-CD-g-CTS和胰岛素浓度为2mg/mL时,Ins-β-CD-g-CTS纳米粒子对胰岛素具有最好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37.7%和75.4%。
Ins-β-CD-g-CTS纳米粒子复合物在体外释放的研究发现,其体外释放呈两相模式,即快速释放和相继缓慢释放两个阶段。Ins-β-CD-g-CTS纳米粒子复合物在体外释放具有一定的pH值依赖性,在pH值为4.5时,胰岛素释放的速度较快;而在PH值为7.4时,胰岛素释放速度较为缓慢。在Ins-β-CD-g-CTS纳米粒子复合物中,随着β-CD的固载量的减小和壳聚糖分子量的增加,胰岛素的释放速度而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