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帕金森病(PD)是一种发生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病变疾病,其特点是发病率与致残率皆很高,目前医界尚无根治的方法,其病早期诊断率很低。静止时的肌肉震颤、运动困难及减少和骨骼肌的张力增加等皆是该病的临床表现。1817年英国医生巴金森(Parkinson)将这一组特殊症状做了详细的描述,故将此病命名为PD。PD很少在40岁之前发生,在不同的临床和病因学研究中,有资料显示,50岁以上的发病率为510/10万人口,60岁以上则明显增加为1100/10万人口,同时,经过人群调查显示男性的疾病发病率比女性高。帕金森病的发病率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而逐年增高,它不但严重危害了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更带给社会和家庭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帕金森病是继阿兹海默症之后,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神经病变症,为21世纪神经科学重要的研究疾病之一,目前仍以西药左旋多巴复方为主要的治疗方法,在暂时缓解PD患者症状、控制病情上有一定疗效,但经过长期用药,尤其超过药物蜜月期后,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各种药物性副作用和身体并发症,常见如“剂末现象”、“开关现象”、运动性功能障碍甚至导致精神异常等,这也是很多病人最后无法坚持治疗的原因之一。帕金森病迄今尚无根治的方法,若能做到早确诊,早治疗并随着症状辨证加减用药;以最小剂量达到最佳效果为其治疗原则,而延缓病程进展与提高病患生存质量为其终极目标。许多临床经验显示针灸疗法在改善帕金森病人运动和非运动功能症状及减少副作用等方面有相当优势,因此,目前人们越来越重视中医和针灸疗法。以“四神针”为主要穴位处方的颤三针是专门针对震颤为主要症状的帕金森病的靳三针组方,在临床治疗帕金森病中具有大量效验基础,被公认的有效验方。本观察主要针对服用西药左旋多巴超过药物蜜月期的帕金森病人在以西药常规治疗为基础下,通过颤三针组方治疗,在运动系统功能和非运动系统功能障碍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其改善情况,并与对照组作综合疗效评估。目的:透过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验证“颤三针”疗法在治疗帕金森病上对于超过药物蜜月期的PD患者是否依旧有明显的疗效并探讨其实用性。方法:本观察病例共68例,均为口服美多巴药物超过蜜月期的PD患者,,并将患者用随机方法分为颤三针组35例(西药美多巴+颤三针),对照组(西药美多巴治疗)33例。根据各项评分标准分别计算两组患者在运动功能及非运动功能等各项的治疗前后的测评结果,并对测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1.在UPDRS总分及各部分评分部分: 颤三针组显著改善(P<0.01),对照组评分也有改善(P<0.05)。结果显示,颤三针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在进步率方面:两组病患在治疗后进步率均有明显提高(P<0.01),颤三针组在改善静止性震颤、睡眠障碍、抑郁、言语表达及吞咽能力部分,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具有有极显著差异(P<0.01),在运动功能、肌强直、姿势障碍等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有明显效果(P<0.05)。3.中华生存质量表评方面:颤三针组在神色、精力、睡眠品质、思维能力、精神状态、喜、怒、悲忧、惊恐有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在精神状态、思维能力项目有改善(P<0.05),但在神色、饮食状态、精力等方面并没有改善,睡眠品质还稍降低,颤三针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颤三针疗法在治疗超过药物蜜月期的PD患者具有明显的疗效及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