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例接受二尖瓣成形手术的儿童及青少年的近、远期疗效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83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分析二尖瓣成形术(MVP)在治疗儿童及青少年二尖瓣反流(MR)中的近期效果以及术后的远期疗效。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20年10月于福建省立医院因MR行不同方式MVP的儿童及青少年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2例(8%),女性患者23例(92%),年龄0.25—15岁(6.17±4.93岁);身高56—168cm(109.16±34.54cm),体重5—55kg(20.42±14.26kg),BMI 12.17—20.7(15.25±2.24);术前心胸比0.43—0.70(0.57±0.074);术前心功能(NYHA标准):I级5例(20%),II级6例(24%),III级11例(44%),3例(12%)患者因年纪较小无法评估术前心功能;既往手术病史5例(20%),术前心脏彩超证实均有不同程度MR,并将二尖瓣反流程度分为五个等级,无或少许反流1例(4%),中度(++)2例(8%),中重度(+++)13例(52%),重度(++++)9例(36%),统计分析手术成功率、术后早期死亡率(定义早期死亡为住院期间30天内发生的死亡)、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主要包括感染性心内膜炎、肺部感染、大出血及血栓等除死亡外的相关并发症),并在术后1周复查心脏彩超,通过对比术前、术后彩超的左/右心室内径、左/右心房内径及射血分数、MR量等评估手术近期效果;对术后病人进行随访,统计分析中晚期死亡率、生存率、未出现中度以上MR的概率以评估患者远期疗效。研究结果全组患者手术成功100%【定义手术成功为成功行二尖瓣修补术(当术后TEE示M R≤++,则表示手术成功,停止手术;当术后TEE示MR>++,则继续手术,直至M R≤++),定义手术失败为改行二尖瓣置换术】,全组患者早期死亡率2例(8%),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例(12%),3例均在术后发生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术后1周复查彩超提示左/右房室内径均明显低于术前彩超左/右房室内径(p<0.001),术后MR较术前明显减少(P<0.001),但术前与术后射血分数的变化没有显著差异(p=0.067)。对全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或门诊随访,随访率为91.30%。随访中远期死亡率为4.34%,术后1年、3年、5年的生存率均为87.60%。随访中明确存活的20例患者心功能均为NYHA I级。随访期间6例患者出现了中重度MR,其中2例返院进一步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MVR),另外4例患者继续随访观察。总体上患者术后二尖瓣反流量得到改善,在术后1年、3年、5年未发生中度以上MR的概率分别为91.10%、75.70%、66.20%。全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出现二尖瓣狭窄(MS),无感染性心内膜炎、三尖瓣关闭不全(TR)、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R)、大出血及血栓栓塞等抗凝相关并发症。结论MVP在儿童及青少年MR患者中手术成功率高,术后1周复查心脏彩超MR较前明显改善,近期手术效果好;术后远期死亡率低,再次发生中度以上MR概率较小,生存率高,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且术后并发症较少,有较好的远期治疗效果。结合儿童及青少年人生长发育的特点,MVP治疗儿童及青少年MR是可行的且值得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胎龄26~34周早产儿早期暂时性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围产期因素,以期为该阶段人群的早期甲状腺功能筛查提供临床参考依据。【资料和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2019年新生儿科病房26~34周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出生5~7天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和促甲状腺素(Thyroid St
目的:通过应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简易筛查方案,即经皮血氧饱和度检测(POX)结合心脏听诊的方法,获得2016-2018年单中心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检测资料,了解单中心新生儿先天性心脏发病情况,并探讨此方案筛查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行性与可靠性,对先天性心脏病早筛查、早发现、早诊断以及及时评估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单中心出生的8305名新生儿进行了先
目的探讨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iver 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L-FABP)早期诊断窒息新生儿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本院新生儿救护中心收治的足月窒息新生儿,根据出生后窒息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根据出生后7天内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根据肾
目的:通过设计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单独以及联合应用于儿童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肺炎的实验,对比分析每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找出疗效更好、不良反应更少的辅助治疗方案。方法:本实验选取笔者所在儿童医院2019年8月-2020年7月期间收治住院的儿童轻症SP肺炎102例,随机分为三组:A
目的:探讨早发型子痫前期(early-onset preeclampsia,EOPE)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分娩且生后在新生儿科住院,母亲合并EOPE的144例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为EOPE组,按1:4选取同期分娩且与EOPE组胎龄匹配,母亲血压正常的576例低
目的:本文旨在明确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荧光探针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DNA对儿童MP大叶性肺炎的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合理选择诊断方法和早期诊断MP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01月01日~2019年12月31日
目的:探究慢性基础疾病、感染部位、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蛋白、血钠、乳酸、细胞免疫功能等生物标志物与脓毒症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为临床早期识别、诊治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提供线索,从而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6月30日至2020年6月30日我院收治的29天~14岁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住院儿童的临床资料。获取脓毒症儿童年龄、性别、慢性基础疾病、感染部位、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
背景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血清学阳性妇女分娩后,CMV可在乳腺中再活化,导致CMV分泌入乳汁,足月儿具有来自母体的特异性抗体,发生获得性CMV感染可能性小,但早产儿尤其出生体重<1500g的极/超早产儿缺乏通过胎盘获得的母体抗体,且免疫功能发育不成熟,母乳喂养成为其发生获得性CMV感染的主要原因,严重者可致多脏器损伤甚至死亡。目的1.明确出生体重<1500g的极/超早
目的:定量评估磁共振肠道成像总体评分(MEGS)对儿童克罗恩病(CD)活动性分级的价值,以期提高对儿童CD活动性分级诊断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于我院经临床及组织病理确诊的64例儿童CD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儿均行磁共振肠道成像(MRE)和结肠镜检查,这2种检查的时间间隔小于1周。记录患儿的蒙特利尔疾病位置分类和疾病行为。根据克罗恩病简化内镜活动
目的:观察尿道支架短管与传统导尿管两种支架管在采用Snodgrass手术治疗的尿道下裂患者术后的应用情况,为预防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瘘的发生以及提高尿道下裂的整体疗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2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152例采用Snodgrass手术治疗的尿道下裂患儿,152例患儿术后均常规留置导尿管,将152例患儿分为两组,Ⅰ组患儿术后一周采用尿道支架短管替代传统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