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头颅定位侧位片分析骨性Ⅱ类高角青少年患者和成人患者采取正畸拔牙和非拔牙矫治前后上气道及周围组织的变化,探究不同正畸治疗方法对青少年患者和成人患者上气道的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于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并完成治疗的120例骨性Ⅱ类高角病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拔牙组和非拔牙组,每组各60例。同时根据Hassel和Farman改良颈椎分期法判断生长发育后,分为青少年患者和成人患者,拔牙组中青少年和成人患者各30例,非拔牙组中青少年和成人患者也各30例。使用Dolphin软件对患者矫治前和矫治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上气道、舌骨以及颅颌面结构的定点描绘和测量。整理所得数据,应用统计软件SPSS 23.0进行统计学处理,对各组内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测量项目的差异,进一步分析拔牙与不拔牙治疗以及生长发育对骨性Ⅱ类高角患者上气道及周围结构的影响。结果:1.治疗后拔牙组中,成人患者U-MPW、V-LPW、U1-SN、L1-MP减小,OP-SN、U1-L1增大;青少年患者ANB、U1-SN、L1-MP减小,PNS-UPW、PNS-V、H-S、OP-SN、U1-L1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非拔牙组中,成人患者ANB减小,OP-SN、L1-MP增大;青少年患者ANB减小,PNS-V、H-S、OP-SN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对于骨性Ⅱ类高角成人患者,拔牙矫治后上气道矢状径趋于变窄,尤其是上气道口咽段和喉咽段,而相对照的非拔牙组患者上气道矢状径没有明显变化。2.对于骨性Ⅱ类高角青少年患者,无论是拔牙还是非拔牙矫治,由于其生长发育因素,上气道矢状径和垂直向高度都有一定程度增加,故拔牙矫治对骨性Ⅱ类高角青少年患者的上气道几乎没有产生不利影响。3.骨性Ⅱ类高角成人患者的舌骨位置几乎没有受正畸治疗的影响,而青少年患者的舌骨位置主要受生长发育影响,呈向下向前移位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