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CARTO标测系统和拖带标测方法引导先天性或瓣膜性心脏病外科术后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射频导管消融。
方法:20例先天性或瓣膜性心脏病外科术后房速患者,男性16例,平均年龄35±13.5岁。明确大折返性房速诊断后,房速时应用CARTO标测系统引导构建右/左心房电解剖结构,通过激动标测、电压标测和拖带标测结果,分析房速的电生理机制、折返环路并确定消融靶点或消融径线。所有患者均应用盐水灌注射频导管消融。
结果:20例患者中,16例仅有一种房速,4例存在2种房速。24种房速经CARTO系统标测结合拖带标测,证实均为大折返性房速,其中18种为右房典型房扑,5例为右房切口折返性房速,1种为围绕二尖瓣环大折返性房速。20例患者,18例典型房扑和/或房速消融成功。其中17/18例右房典型房扑消融后达到三尖瓣环峡部双向阻滞,1例三尖瓣和二尖瓣置换术后患者消融失败;4/5例右房切口折返性房速消融成功,1/5例消融失败;1例右房典型房扑合并左房二尖瓣环折返性房速患者,分别于三尖瓣环峡部和二尖瓣环峡部消融成功。平均随访12个月,18例消融成功患者1例复发房颤,为右房典型房扑合并二尖瓣环折返性房速患者。
结论:CARTO心脏三维标测系统引导导管消融结构性心脏病外科术后典型心房扑动和其它大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有较高的消融成功率和较低的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