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贷难是当前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它严重影响了农业的稳定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如何充分发挥担保的杠杆效应,有效解决农村地区融资难的问题是我国“三农”发展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立足我国农村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的特定背景与现实状况,着眼于农村信用担保机构的保护与促进,并对农村信用担保机构法律制度的价值追求、政策目标以及制度现状进行深入剖析,试图从制度上探讨农村信用担保机构发展需要法律支持,以及如何建构和完善促进农村信用担保机构的法律制度。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理论前提,研究方法等。第二部分“农村信用担保机构法律制度概述”。这部分首先对农村信用担保机构及其背景进行宏观上的论述,包括农村信用担保机构的概念,历史沿革,价值,农村担保体系现状等;其次就农村信用担保机构的法律制度方面进行探讨,从农村信用社多次改革失败中吸取教训,分析农村信用担保机构的内外法律关系及法律在农村信用担保机构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对现行相关立法及存在的问题作出梳理。第三部分“国外农村信用担保机构的建设经验”。通过比较农业与人口大国印度、有小农经济特征的日本和韩国、农业高度发达的美国的农村信用担保制度,尤其是法律制度,寻求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信用担保机构的建设方案。第四部分“我国的制度选择和我国法律制度完善的建议”。这部分首先论述了我国应构建何种农村信用担保机构;其次就现行法律制度如何完善进行阐述,包括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信用担保机构法》,完善监管制度,完善行业自律机制等。这也是本文的核心部分。本文力图站在实践的前沿,改变过去立法总是滞后于实践的情况;通过立法先行,构建规范化的市场环境,为农村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壮大创造条件。